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概述 | 第18-28页 |
1.1 互联网思维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1.1.1 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思维 | 第18-19页 |
1.1.2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解读 | 第19-20页 |
1.1.3 互联网思维的特性分析 | 第20-21页 |
1.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1.2.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解读 | 第21-22页 |
1.2.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属性探讨 | 第22-23页 |
1.2.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载体形式分析 | 第23-24页 |
1.3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势在必行 | 第24-28页 |
1.3.1 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挑战 | 第24-25页 |
1.3.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需要思维方式转变 | 第25-28页 |
第二章 互联网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影响分析 | 第28-38页 |
2.1 互联网思维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属性的契合 | 第28-29页 |
2.1.1 开放性与创新性的契合 | 第28页 |
2.1.2 多元性互动与活动属人性的契合 | 第28-29页 |
2.1.3 体验性与实践性的契合 | 第29页 |
2.2 互联网思维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影响 | 第29-31页 |
2.2.1 互联网思维的开放性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发展 | 第29-30页 |
2.2.2 互联网思维的互动性强化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主体功能 | 第30页 |
2.2.3 互联网思维的多元性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样性 | 第30-31页 |
2.2.4 互联网思维的体验性助推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践性 | 第31页 |
2.2.5 互联网思维的个性化彰显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服务性 | 第31页 |
2.3 互联网核心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影响 | 第31-38页 |
2.3.1 用户思维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象的适应性 | 第32页 |
2.3.2 大数据思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数据化程度 | 第32-33页 |
2.3.3 平台思维有利于建立开放、共享、共赢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33-34页 |
2.3.4 跨界思维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有载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 第34-35页 |
2.3.5 迭代思维有利于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持续改革和创新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实践探索 | 第38-44页 |
3.1 积极探索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举措 | 第38-41页 |
3.1.1 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好的体现出对教育对象的适应性 | 第38-39页 |
3.1.2 注重网络化数据库建设,强化和完善教育载体的信息承载与传播功能 | 第39页 |
3.1.3 加强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建设,促进教育过程中师生的良性互动 | 第39-40页 |
3.1.4 注重教育载体之间的融合,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育合力 | 第40-41页 |
3.2 努力建构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长效机制 | 第41-44页 |
3.2.1 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创新 | 第41-42页 |
3.2.2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健全媒体信息监管机制 | 第42-43页 |
3.2.3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评价功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持续创新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