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发展性德育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一)理论意义第11页
        (二)现实意义第11页
    三、相关研究概述第11-16页
        (一)国内文献综述第11-13页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6页
    四、相关概念界定第16-17页
        (一)德育第16页
        (二)发展性德育第16-17页
    五、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文献法第17页
        (二)访谈法第17-18页
第二章 德育理论的基础第18-23页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第18-19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9-20页
    三、元伦理学相关理论第20页
    四、建设性后现代核心观点第20-21页
    五、人本主义相关理论第21-23页
第三章 规范性德育的局限性第23-30页
    一、德育的发展历程第23-25页
        (一)原始形态的德育第23-24页
        (二)古代社会德育第24页
        (三)现代社会主义德育第24-25页
        (四)后现代社会德育第25页
    二、规范性德育:中国德育的症候群之一第25-30页
        (一)强调占有性生存,忽视共生性生存第26-27页
        (二)强调规范约束,限制人潜能的开发第27-28页
        (三)强调知识的灌输式传授,忽视人的参与实践性第28页
        (四)强调培养单向度人,压制人性,限制人充分发展第28-30页
第四章 发展性德育的本质与特征第30-37页
    一、发展性德育的本质第30-32页
        (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第30-31页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过程第31页
        (三)主张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协调发展第31-32页
    二、发展性德育特征第32-37页
        (一)时代性第32-33页
        (二)积极性第33-34页
        (三)创造性第34页
        (四)超越性第34-35页
        (五)先进性第35-36页
        (六)幸福感第36-37页
第五章 开展发展性德育的有效策略第37-47页
    一、以充分、全面、科学、发展的伦理为原则第37-38页
        (一)整体全面性原则第37页
        (二)科学发展的伦理原则第37-38页
        (三)“规范约束”与“意义引领”有机结合的原则第38页
    二、设置解放人的思想、冲破限制发展落后观念的德育理念第38-41页
        (一)宏观层面——生态道德建设理念第39页
        (二)中观层面——以人为本理念第39-40页
        (三)微观层面——激发个人潜能,促进人全面发展理念第40-41页
    三、设置“规范”与“发展”相整合的德育内容第41-43页
        (一)时代化的德育内容第41页
        (二)系统化的德育内容第41-42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内容第42-43页
    四、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德育方法第43-44页
        (一)积极引导与主体参与相结合第43页
        (二)理论讲授与讨论辩论相结合第43-44页
        (三)课内教学与德育实践相结合第44页
    五、设置动态发展的德育评价体系第44-47页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44-45页
        (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第45-46页
        (三)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并举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游戏材料的结构性程度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数据仓库技术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