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精油的提取与应用性能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侧柏简介 | 第11-13页 |
1.1.1 侧柏的价值 | 第12-13页 |
1.2 植物精油提取工艺 | 第13-16页 |
1.2.1 压榨提取法 | 第13页 |
1.2.2 水蒸气蒸馏法 | 第13-14页 |
1.2.3 溶剂提取法 | 第14页 |
1.2.4 超临界提取法 | 第14-15页 |
1.2.5 其它提取法 | 第15-16页 |
1.3 目前侧柏精油提取的研究状况 | 第16页 |
1.4 主要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侧柏精油的提取与成分分析 | 第18-32页 |
2.1 前言 | 第18-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2.2.3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2.2.4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1页 |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2-24页 |
2.3.2 最佳提取工艺 | 第24-27页 |
2.3.3 侧柏精油的物理性状 | 第27-28页 |
2.3.4 侧柏精油的质谱结果 | 第28-30页 |
2.3.5 质谱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不同树龄侧柏精油物化性质的差异分析 | 第32-42页 |
3.1 前言 | 第3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3.2.3 试验仪器 | 第33-34页 |
3.2.4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3.3.1 侧柏精油的性状分析 | 第34-36页 |
3.3.1.1 侧柏精油的提取结果 | 第34-36页 |
3.3.1.2 精油物理性状的差异分析 | 第36页 |
3.3.2 侧柏精油质谱分析 | 第36-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侧柏精油的抑菌试验 | 第42-50页 |
4.1 前言 | 第4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4.2.3 试验仪器 | 第43页 |
4.2.4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4.3.1 三种侧柏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 第44-48页 |
4.3.2 侧柏精油的抑菌性能分析 | 第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侧柏精油的应用性能 | 第50-62页 |
5.1 前言 | 第50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5.2.1 试剂 | 第50-51页 |
5.2.2 试验材料与地点 | 第51页 |
5.2.3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51-52页 |
5.2.4 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5.3.1 侧柏精油的安全性评价 | 第53-57页 |
5.3.2 侧柏精油的功效性评价 | 第57-60页 |
5.3.3 侧柏精油的实际应用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