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说谎行为与自我觉知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 | 第10-23页 |
一、说谎概念界定 | 第10页 |
二、儿童说谎实验范式 | 第10-12页 |
(一) 传统实验范式 | 第10-11页 |
(二) 抵制诱惑范式 | 第11页 |
(三) 失望礼物范式 | 第11-12页 |
(四) 标准窗口任务 | 第12页 |
三、儿童自发说谎的影响因素 | 第12-16页 |
(一) 外界因素 | 第12-14页 |
(二) 内部因素 | 第14-16页 |
四、儿童测谎技术新进展 | 第16-18页 |
(一) 语言线索 | 第16-17页 |
(二) 非语言线索 | 第17页 |
(三) 测谎新技术 | 第17-18页 |
五、抑制说谎的手段 | 第18-23页 |
(一) 镜子策略 | 第18-20页 |
(二) 承诺 | 第20-21页 |
(三) 符号性榜样技术——讲故事 | 第21页 |
(四) 奖惩手段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 | 第23-25页 |
一、研究思路与假设 | 第23-2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24页 |
(二) 实际意义 | 第24-25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5-54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一) 抵制诱惑任务材料 | 第25页 |
(二) 认知测验材料 | 第25页 |
(三) 父母权威型问卷 | 第25-26页 |
(四) 表情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 | 第26页 |
二、被试采集 | 第26页 |
三、认知测验 | 第26-33页 |
(一) 心理理论任务 | 第27-29页 |
(二) 执行功能任务 | 第29-30页 |
(三) 认知测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0-33页 |
四、行为实验一:镜子的设置对说谎行为的影响 | 第33-42页 |
(一) 实验过程 | 第33-35页 |
(二) 行为数据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三) 行为数据结果讨论 | 第38-42页 |
五、行为实验二:同伴形象的设置对说谎行为的影响 | 第42-45页 |
(一) 实验过程 | 第42-43页 |
(二) 行为数据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三) 行为数据结果讨论 | 第44-45页 |
六、表情分析 | 第45-54页 |
(一) 实验一 表情分析 | 第46-49页 |
(二) 实验二 表情分析 | 第49-52页 |
(三) 表情分析结果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第54-56页 |
第五部分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6-59页 |
一、研究的不足 | 第56-57页 |
(一) 表情分析上的局限 | 第56页 |
(二) 说谎任务具体操作上的问题 | 第56页 |
(三) 自我意识与自我觉知对说谎的影响 | 第56-57页 |
二、研究的展望 | 第57-59页 |
(一) 镜子对说谎抑制作用的跨文化研究 | 第57页 |
(二) 重要他人在场对自我觉知的启动研究 | 第57-58页 |
(三) 其他非言语线索的考察 | 第58-59页 |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A 执行功能记录表 | 第66-67页 |
附录B 心理理论记录表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