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三聚氰胺概况与检测重要性 | 第15-16页 |
1.2 三聚氰胺的仪器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1.3 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 | 第18-21页 |
1.3.1 胶体金比色法检测三聚氰胺 | 第18-19页 |
1.3.2 电化学法检测三聚氰胺 | 第19-20页 |
1.3.3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聚氰胺 | 第20-21页 |
1.4 胶体金免疫侧向层析技术 | 第21-25页 |
第二章 三聚氰胺传统型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建立 | 第25-59页 |
2.1 三聚氰胺传统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技术原理 | 第25-26页 |
2.2 主要材料与设备 | 第26-27页 |
2.2.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43页 |
2.3.1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7-29页 |
2.3.2 常用缓冲液及处理液配制 | 第29-30页 |
2.3.3 三聚氰胺抗原包被和材料前处理 | 第30-31页 |
2.3.4 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与金纳米粒子的偶联标记 | 第31-32页 |
2.3.5 三聚氰胺传统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验证性测试 | 第32-33页 |
2.3.6 三聚氰胺传统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参数优化 | 第33-41页 |
2.3.7 三聚氰胺传统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实际应用 | 第41-4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3-57页 |
2.4.1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3页 |
2.4.2 三聚氰胺传统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验证性测试 | 第43-47页 |
2.4.3 三聚氰胺传统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参数优化 | 第47-56页 |
2.4.4 三聚氰胺传统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实际应用 | 第56-57页 |
2.5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三聚氰胺增敏型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建立 | 第59-69页 |
3.1 三聚氰胺增敏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技术原理 | 第59-61页 |
3.2 主要材料与设备 | 第61-62页 |
3.2.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61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1-6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3.3.1 增强金粒径优化 | 第62页 |
3.3.2 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标记量优化 | 第62-63页 |
3.3.3 牛血清白蛋白抗体的标记p H优化 | 第63页 |
3.3.4 三聚氰胺增敏型检测方法性能测试及标准曲线建立 | 第63页 |
3.3.5 增敏型检测方法牛奶实际样品检测及标准曲线建立 | 第63-64页 |
3.4 结果和讨论 | 第64-68页 |
3.4.1 增强金粒径优化 | 第64页 |
3.4.2 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标记量优化 | 第64-65页 |
3.4.3 牛血清白蛋白抗体的标记p H优化 | 第65-66页 |
3.4.4 增敏型检测方法性能测试及标准曲线建立 | 第66-67页 |
3.4.5 增敏型检测方法牛奶实际样品检测及标准曲线建立 | 第67-68页 |
3.5 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