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5-25页 |
1 花椒化学成分 | 第15-20页 |
·挥发油 | 第16-17页 |
·酰胺类物质 | 第17-19页 |
·生物碱 | 第19-20页 |
·木脂素 | 第20页 |
·香豆素 | 第20页 |
2 花椒活性作用 | 第20-22页 |
·抑菌止痒作用 | 第20-21页 |
·对神经系统作用 | 第21页 |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 第21-22页 |
·对消化系统作用 | 第22页 |
·驱虫杀虫作用 | 第22页 |
3 花椒质量标准 | 第22-23页 |
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花椒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分析比较 | 第25-55页 |
1 花椒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的测定 | 第25-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青花椒和红花椒的水分含量和挥发油含量 | 第27页 |
·青花椒和红花椒香气成分的GC-MS结果 | 第27-32页 |
2 粉碎工艺对花椒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组成的影响 | 第32-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常规粉碎对青花椒挥发油的影响 | 第34-38页 |
·常规粉碎对红花椒挥发油的影响 | 第38-41页 |
3 市售花椒样品挥发油的评价比较 | 第41-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53页 |
4 讨论 | 第53-54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花椒麻味成分的分离纯化以及含量的测定 | 第55-67页 |
1 花椒麻味成分的分离纯化 | 第55-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5页 |
·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2 花椒麻味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58-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62页 |
·麻味纯品液相色谱图 | 第59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9-60页 |
·常规粉碎对花椒麻味成分的影响 | 第60-62页 |
3 市售花椒样品麻味成分的评价比较 | 第62-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市售样品EHJ-1至8麻味物质液相色谱图 | 第62-63页 |
·市售样品EHJ-1至8麻味物质含量 | 第63-64页 |
4 讨论 | 第64-65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采收后处理及贮藏条件对花椒挥发油和麻味成分的影响 | 第67-79页 |
1 新鲜与干制花椒挥发油和麻味成分的分析比较 | 第67-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75页 |
·保鲜青花椒和干制青花椒挥发油含量、成分和麻味含量的差异 | 第68-71页 |
·自然晾晒对红花椒挥发油含量、成分以及麻味含量的影响 | 第71-75页 |
2 贮藏条件对花椒挥发油和麻味成分的影响 | 第75-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5-7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75页 |
·试样前处理 | 第75页 |
·挥发油测定 | 第75-76页 |
·GC-MS检测条件 | 第76页 |
·麻味物质含量测定 | 第7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6-77页 |
3 讨论 | 第77-7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全文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