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绪 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地理学科特点的本质要求 | 第10页 |
·国际地理发展趋势的时代要求 | 第10-11页 |
·我国新课程改革后高考大纲要求 | 第11页 |
·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现实要求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地理信息 | 第15-16页 |
·获取地理信息 | 第16页 |
·解读地理信息 | 第16页 |
·能力与技能 | 第16-17页 |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 第17-18页 |
2、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认知结构心理学理论 | 第18页 |
·信息加工理论 | 第18-19页 |
·“经验之塔”理论 | 第19-20页 |
3、高中地理信息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 第20-32页 |
·地理信息类型分析 | 第20-25页 |
·按呈现方式分类 | 第20-24页 |
·文字信息 | 第20-21页 |
·图像信息 | 第21-22页 |
·数据信息 | 第22-24页 |
·按呈现特点分类 | 第24-25页 |
·显性信息 | 第24页 |
·隐性信息 | 第24-25页 |
·新课改地理教材信息呈现变化特点及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信息呈现变化特点分析 | 第25-32页 |
·新课改地理教材变化特点分析——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例 | 第25-28页 |
·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信息呈现方式变化特点——以 2010—2015年全国大纲二卷为例 | 第28-32页 |
4、关于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 | 第32-45页 |
·调查目的 | 第32页 |
·调查方法 | 第32-33页 |
·调查对象 | 第33页 |
·调查过程 | 第33页 |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43页 |
·对教师的调查分析 | 第33-39页 |
·对学生的调查分析 | 第39-43页 |
·影响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学生不会审题立意 | 第44页 |
·学生空间定位能力较差 | 第44页 |
·学生图文转化能力欠缺 | 第44页 |
·学生对教师教授的解题(学习)步骤不能很好运用 | 第44页 |
·学生个体性特征的影响 | 第44-45页 |
5、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 第45-61页 |
·教师角度 | 第45-55页 |
·帮助学生建立同类地理事物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的方法 | 第45-48页 |
·思维导图法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综合解读各类地理信息 | 第48-50页 |
·地理课堂求新求变,“手机进课堂”,利用现代化软件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 第50-53页 |
·创新学生作业设计,图文语录法训练学生综合解读信息的简单技巧 | 第53-54页 |
·教师应掌握适当的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交流 | 第54-55页 |
·学生角度 | 第55-61页 |
·培养地理阅读习惯,学会审题提取关键词 | 第55-56页 |
·绘“图”填“文”,做专题总结积累,加强图与文的转化 | 第56-59页 |
·符号标记法,训练多样化符号体系的运用技能,形成信息获取和解读的能力 | 第59-61页 |
6、试验检测 | 第61-64页 |
·试验前测 | 第61-62页 |
·试验后测 | 第62-64页 |
7、结语及不足 | 第64-66页 |
·基本结论 | 第64-65页 |
·不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一 | 第68-70页 |
附录二 | 第70-71页 |
附录三 | 第71-74页 |
附录四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