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依据、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8-15页 |
·选题依据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14-15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第2章 我国民族院校在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8-26页 |
·各民族院校发展定位现状 | 第18-20页 |
·民族院校发展定位的维度 | 第18页 |
·基于各民族院校发展文本的定位现状 | 第18-20页 |
·我国13所民族院校发展定位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定位模糊——不明其位,特色缺失 | 第20-21页 |
·定位类似——同位相类现象严重 | 第21-22页 |
·定位错位——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定位高位与低位错位 | 第22-23页 |
·定位被动——政府权力渗透与办学自主矛盾重重 | 第23页 |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3-26页 |
·外部原因 | 第24-25页 |
·内部原因 | 第25-26页 |
第3章 民族院校与高等教育生态位理论 | 第26-36页 |
·高等教育生态位理论 | 第26-31页 |
·生态系统 | 第26页 |
·教育生态系统 | 第26-27页 |
·生态位原理 | 第27-28页 |
·高校生态位 | 第28-31页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民族院校间关系 | 第31-36页 |
第4章 我国民族院校发展定位的生态学评述 | 第36-54页 |
·我国民族院校发展定位的依据与原则 | 第36-38页 |
·定位的依据 | 第36-37页 |
·定位的原则 | 第37-38页 |
·生态位态势模型的构建与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8-39页 |
·生态位态势 | 第38页 |
·生态位态势模型 | 第38-39页 |
·生态位态势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9页 |
·生态位态势模型求解 | 第39页 |
·我国民族院校的生态位态势评价 | 第39-54页 |
·我国13所民族院校的教学生态位 | 第40-44页 |
·我国13所民族院校的科研生态位 | 第44-48页 |
·我国13所民族院校生态位态势对比综合分析 | 第48-49页 |
·我国13所民族院校的主要研究成果统计 | 第49-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64页 |
·加强生态竞争的特色定位 | 第54-60页 |
·特色定位——加强民族院校的特色建设 | 第54-56页 |
·学科定位——加强民族院校的优势学科建设 | 第56-59页 |
·质量定位——走质量强校之路 | 第59-60页 |
·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民族院校可持续发展措施 | 第60-64页 |
·构建民族院校的生态发展力 | 第61-62页 |
·施行差异化定位战略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