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留守儿童之家”与学校模式研究--以安徽省H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一、绪论第10-18页
 (一) 课题研究缘起第10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 研究的目的第10-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 文献回顾第12-15页
  1. 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研究第12-14页
  2. 关于上述问题的对策研究第14页
  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第14-15页
 (四)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1. 查尔斯·库利:镜中我理论第15-16页
  2. 让·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第16-17页
  3. 生态系统理论第17页
 (五) 本章小结第17-18页
二、研究设计第18-21页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1. 留守儿童的概念第18页
  2. 留守儿童社会化第18-19页
  3.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第19页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21页
  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相关分析第21-25页
 (一) 所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1. 安全教育问题第21-22页
  2. 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第22页
  3. 个人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第22-23页
  4. 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第23页
 (二) 相关原因分析第23-25页
四、找郢乡MT留守儿童之家模式分析第25-31页
 (一) MT留守儿童之家第25页
 (二) MT留守儿童之家的运作模式第25-26页
 (三) 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解决第26-29页
  1. 对于留守儿童课余人身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第26页
  2. 对于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解决措施第26-27页
  3. 对于留守儿童个人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第27-28页
  4. 对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第28-29页
 (四) 留守儿童之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第29-30页
  1. 关于留守儿童之家的定位问题第29页
  2. 关于留守儿童之家的师资问题第29页
  3. 资金问题第29-30页
  4. 社会的理解与认可问题第30页
 (五) 本章小结第30-31页
五、常坟镇RZ留守儿童学校模式分析第31-36页
 (一) RZ留守儿童学校第31页
 (二) RZ留守儿童学校的运作模式第31-32页
 (三) RZ留守儿童学校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第32-33页
  1. 对于留守儿童校内和课余时间人身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第32页
  2. 对于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解决措施第32-33页
  3. 对于留守儿童个人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第33页
  4. 对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第33页
 (四) RZ留守儿童学校遇到的一些问题第33-35页
  1. 私立学校建校获得批准难的问题第33-34页
  2. 资金不足的问题第34页
  3. 与公立学校的不公平竞争问题第34-35页
  4. 社会的理解和认可问题第35页
 (五) 本章小结第35-36页
六、校外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儿童学校模式对比分析第36-41页
 (一) 校外留守儿童之家的模式分析第36-37页
  1. 校外留守儿童之家的优势第36页
  2. 校外留守儿童之家的不足之处第36页
  3. 校外留守儿童之家的发展机遇第36-37页
 (二) 留守儿童学校模式分析第37页
  1. 留守儿童学校的优势第37页
  2. 留守儿童学校的不足之处第37页
 (三) 两种模式比较得出对策第37-38页
  1. 关于留守儿童之家的定位问题第37-38页
  2. 对于留守儿童之家资金不足问题的解决第38页
 (四) 对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其他对策研究第38-40页
  1. 政府层面的对策探讨第38页
  2. 对于校地合作的探讨第38-40页
 (五) 本章小结第40-41页
七、结语第41-42页
注释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治理视角下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研究--以湖南桂阳县为例
下一篇:社会工作视野下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以深圳龙城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