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派生词类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派生词概述 | 第11-14页 |
·派生词的界定 | 第11-12页 |
·国外关于派生词定义 | 第11页 |
·国内关于派生词定义 | 第11-12页 |
·派生词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派生词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派生词研究 | 第13-14页 |
·派生词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视角和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的理论方法 | 第15-16页 |
·派生词的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现代汉语派生词系统 | 第18-28页 |
·现有合成词系统的构成 | 第18-20页 |
·复合词 | 第18页 |
·派生词 | 第18-20页 |
·派生词的产生依据 | 第18-19页 |
·派生词的构成成分 | 第19页 |
·派生词的分类起因 | 第19-20页 |
·现有派生词的考察 | 第20-24页 |
·派生词语料库的建立 | 第20-22页 |
·现代汉语常用词缀分布考察 | 第22-24页 |
·现有派生词分类标准 | 第24-26页 |
·意义虚化程度标准 | 第24-25页 |
·构词作用标准 | 第25-26页 |
·现有派生词分类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现代汉语派生词再分类探讨 | 第28-38页 |
·现代汉语派生词再分类标准 | 第28-32页 |
·形式标准 | 第28-31页 |
·意义标准 | 第31-32页 |
·现代汉语派生词分类模式的重建 | 第32-35页 |
·词根加词缀或类词缀的语法派生式 | 第33-34页 |
·词根加音缀的韵律派生式 | 第34-35页 |
·词根加“克立”的克立派生式 | 第35页 |
·现代汉语派生词再分类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第四章 现代汉语派生词类型的发展变化 | 第38-59页 |
·建国时期派生词类型考察 | 第38-40页 |
·建国时期社会背景 | 第38页 |
·建国时期语言发展变化 | 第38-39页 |
·考察分析过程 | 第39页 |
·考察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改革开放时期派生词类型考察 | 第40-46页 |
·改革时期社会背景 | 第41页 |
·改革时期语言发展变化 | 第41-42页 |
·考察分析过程 | 第42-43页 |
·考察分析结果 | 第43-46页 |
·当代现代汉语派生词的类型分布 | 第46-49页 |
·当代时期社会背景 | 第46页 |
·考察分析过程 | 第46页 |
·考察分析结果 | 第46-49页 |
·新世纪以来派生类新词的类型分布 | 第49-57页 |
·2007 年汉语派生词发展分析 | 第50-51页 |
·2008 年汉语派生词发展分析 | 第51-52页 |
·2009 年汉语派生词发展分析 | 第52-53页 |
·2010 年汉语派生词发展分析 | 第53-55页 |
·2011 年汉语派生词发展分析 | 第55-57页 |
·派生词类型的发展现状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现代汉语派生词发展趋向与原因 | 第59-66页 |
·现代汉语派生词的发展趋向 | 第59-62页 |
·新的“词缀化现象” | 第59-60页 |
·词族化或词群化倾向 | 第60-61页 |
·修辞派生词 | 第61-62页 |
·现代汉语派生词发展的原因 | 第62-66页 |
·社会学角度 | 第62-63页 |
·语言学角度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6-69页 |
·归纳主要论述 | 第66页 |
·总结结论及不足 | 第66-68页 |
·后续研究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