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CONTENTS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蛋白质凝胶 | 第14-19页 |
| ·凝胶的定义及形成机理 | 第14-15页 |
| ·影响蛋白质凝胶性的因素 | 第15-16页 |
| ·蛋白质凝胶的性能研究 | 第16-19页 |
| ·蛋白质凝胶在非食品方面的应用 | 第19页 |
| ·大豆蛋白与 EDTAD的结构与性能 | 第19-22页 |
| ·大豆蛋白组成及结构 | 第19-21页 |
|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 | 第21页 |
| ·EDTAD | 第21-22页 |
| ·大豆蛋白的改性方法及对其凝胶性的影响 | 第22-24页 |
| ·交联 | 第22-23页 |
| ·引入亲水基 | 第23页 |
| ·酶改性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创新之处 | 第25页 |
|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改性大豆蛋白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 第26-42页 |
| ·前言 | 第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 ·反应原理 | 第31-33页 |
| ·大豆蛋白预处理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33-35页 |
| ·EDTAD用量对改性大豆蛋白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 第35页 |
| ·戊二醛用量对改性大豆蛋白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改性过程中 EDTAD与 SPI的反应方式 | 第36-37页 |
| ·改性大豆蛋白凝胶结构的表征 | 第37-38页 |
| ·改性大豆蛋白凝胶拉伸性能的测定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改性大豆蛋白凝胶的溶胀性能研究 | 第42-53页 |
| ·前言 | 第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 ·pH对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温度对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 第45页 |
| ·离子浓度对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改性大豆蛋白凝胶溶胀-消溶规律 | 第46-47页 |
| ·改性大豆蛋白凝胶的溶胀行为 | 第47-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改性大豆蛋白凝胶生物降解性研究 | 第53-68页 |
| ·前言 | 第53页 |
| ·实验部分 | 第53-59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3-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 ·酶降解 | 第59-65页 |
| ·微生物降解 | 第65页 |
| ·土壤降解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改性大豆蛋白凝胶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研究 | 第68-76页 |
| ·前言 | 第68页 |
|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8-69页 |
|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74页 |
| ·离子浓度对改性大豆蛋白凝胶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影响 | 第71-72页 |
| ·pH对改性大豆蛋白凝胶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影响 | 第72-73页 |
| ·温度对改性大豆蛋白凝胶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影响 | 第73-74页 |
| ·羧基含量对改性大豆蛋白凝胶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影响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