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石榴简介 | 第7页 |
| ·石榴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 第7-8页 |
| ·石榴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 第7-8页 |
| ·石榴皮籽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 第8页 |
| ·石榴的研究开发现状 | 第8-9页 |
| ·石榴汁的开发现状 | 第8-9页 |
| ·石榴皮籽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 ·非热杀菌技术 | 第9-11页 |
| ·PEF 技术的发展 | 第10页 |
| ·脉冲电场对微生物的作用 | 第10-11页 |
| ·脉冲电场对酶的作用 | 第11页 |
| ·立题意义 | 第11-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石榴汁澄清和护色工艺研究 | 第13-27页 |
| ·前言 | 第13页 |
| ·材料 | 第13-14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3页 |
| ·仪器 | 第13-14页 |
| ·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 ·还原糖的测定 | 第14页 |
| ·总酸的测定 | 第14页 |
| ·粗蛋白的测定 | 第14页 |
| ·灰份的测定 | 第14页 |
| ·总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第14页 |
|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 第14页 |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14页 |
| ·透光率的测定 | 第14-15页 |
| ·出汁率的测定 | 第15页 |
| ·色泽分析 | 第15页 |
| ·石榴汁生产工艺流程 | 第1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5-26页 |
| ·石榴组成及基本成分 | 第15页 |
| ·石榴汁澄清工艺的研究 | 第15-22页 |
| ·石榴汁护色工艺的研究 | 第22-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高压脉冲电场对石榴汁杀菌工艺的研究 | 第27-40页 |
| ·前言 | 第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7-28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 ·PEF 连续处理设备 | 第28-29页 |
| ·PEF 杀菌参数选择 | 第29页 |
| ·PEF 参数计算 | 第29-30页 |
| ·石榴汁的制备 | 第30页 |
| ·大肠杆菌接种 | 第30页 |
| ·酵母菌 | 第30页 |
| ·黑曲霉接种 | 第30页 |
| ·李斯特菌接种 | 第30-31页 |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 ·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 ·色差分析 | 第31页 |
| ·石榴汁风味物质的检测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 ·物料温度与处理强度的关系 | 第31-32页 |
| ·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大肠杆菌杀菌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 ·PEF 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 | 第33-35页 |
| ·PEF 处理对石榴汁品质的影响 | 第35-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石榴汁的储藏稳定性研究 | 第40-45页 |
| ·前言 | 第40页 |
| ·材料 | 第40-41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0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40-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石榴汁的制备 | 第41页 |
| ·石榴汁杀菌 | 第41页 |
| ·石榴汁微生物测定 | 第41页 |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 ·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 ·色差分析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4页 |
| ·石榴汁中微生物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 | 第41-43页 |
| ·石榴汁中总酚、花色苷含量及色差值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 | 第43-44页 |
| ·石榴汁的澄清度及色差值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 展望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报告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