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关于《左传》及其语言研究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关于古汉语兼语句的研究 | 第13-17页 |
·古汉语兼语句的界定 | 第13-15页 |
·古汉语兼语句研究中的分歧 | 第15页 |
·影响兼语句法认定的几个因素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关于本文的研究和写作 | 第17-19页 |
·关于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关于版本 | 第17-18页 |
·关于例句 | 第18页 |
·关于行文的几点说明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左传》兼语句的基本面貌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左传》兼语句法结构分析 | 第21-40页 |
第一节 《左传》兼语句的句法描写 | 第21-36页 |
第二节 《左传》兼语句各要件的性质和功能 | 第36-40页 |
第四章 《左传》兼语句的语义分析 | 第40-61页 |
第一节 《左传》兼语句中的V2及其与OS之间的关系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兼语句的语义兼格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单纯使令和复合致使类兼语句 | 第44-48页 |
第四节 题元作用·双施事和兼语句 | 第48-50页 |
第五节 兼语句的管辖和约束 | 第50-53页 |
第六节 兼语句与主谓作宾句 | 第53-61页 |
第五章 兼语句的语用分析 | 第61-73页 |
第一节 兼语句的降级使用 | 第61-62页 |
第二节 空语类与兼语句分析 | 第62-66页 |
第三节 兼语句的信息量 | 第66-67页 |
第四节 兼语句的主题 | 第67-68页 |
第五节 兼语句的述题 | 第68-69页 |
第六节 兼语的有定和无定 | 第69-71页 |
第七节 兼语句中V1的共用 | 第71-73页 |
第六章 《左传》兼语句的句法变换考察 | 第73-85页 |
第一节 单纯使令和复合致使类兼语句的变换分析 | 第73-76页 |
第二节 祈使类兼语句的变换分析 | 第76-78页 |
第三节 意谓类兼语句的变换分析 | 第78-82页 |
第四节 存在类兼语句的变换分析 | 第82-83页 |
第五节 命名称谓类兼语句的变换分析 | 第83-85页 |
第七章 兼语句的历时比较 | 第85-94页 |
第八章 关于兼语句若干问题的讨论 | 第94-106页 |
·兼语句“使+V2”和“请+V2”的比较 | 第94-95页 |
·兼语句和其他同形句式的瓜葛 | 第95-97页 |
·用做兼语的“之”和“其” | 第97-99页 |
·兼语前移的问题 | 第99-101页 |
·V2的限制——隐性的[+致使]语义 | 第101页 |
·对于兼语句的再认识 | 第101-104页 |
·关于“谓·之·名”结构和兼语句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参考书目 | 第107-111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111页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