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明清以来北京地区汉族民歌的传播及其艺术特征--基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的音乐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课题的缘起与研究目的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1-15页
 三、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一章 北京地区汉族民歌概论第16-24页
 一、汉族民歌与北京的地理人文环境第16-18页
  1、北京的地理位置第16页
  2、北京的社会人文环境第16-17页
  3、北京汉族民歌与燕赵文化第17-18页
  4、北京汉族民歌与方言语音第18页
 二、中国民歌与北京汉族民歌的分类第18-20页
  1、中国民歌的分类第18-20页
  2、北京地区汉族民歌的分类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第20页
 三、外来人口及满族人民对北京地区汉族民歌的影响第20-24页
  1、人口的迁徙与流动第20-21页
  2、满族文化第21-24页
第二章 北京地区劳动号子的流传状况及其艺术特点第24-40页
 一、劳动号子概述第24页
 二、北京地区劳动号子的流传及其分布状况第24-27页
  1、运河号子第24-25页
  2、矿工号子第25页
  3、其他劳动号子第25-27页
 三、北京劳动号子的艺术特点第27-37页
  1、音乐特点第27-32页
  2、歌词特点第32-37页
 小结第37-40页
第三章 北京地区花会歌的流传状况及其艺术特点第40-59页
 一、花会歌概述第40-41页
 二、花会歌在北京的流传状况第41-45页
  1、宗教信仰第41-42页
  2、民间信仰第42页
  3、节庆礼仪第42-43页
  4、明清以来花会歌在北京的流传概况第43-45页
 三、北京花会歌的分布状况第45-46页
  1、高跷秧歌第45页
  2、太平鼓第45-46页
  3、其他种类第46页
 四、北京地区花会歌的艺术特征第46-55页
  1、音乐特点第46-53页
  2、花会歌的歌词特点第53-55页
 小结第55-59页
第四章 北京地区小调的流传状况及其艺术特点第59-73页
 一、小调概述第59-60页
 二、北京小调的流传状况第60-62页
  1、明代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公元1368—1840 年)第60-61页
  2、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公元1840—1949 年)第61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61-62页
 三、小调在北京地区的分布状况第62页
 四、北京小调的艺术特征第62-70页
  1、音乐特点第62-69页
  2、小词的歌词特点第69-70页
 小结第70-73页
第五章 北京地区风俗歌的流传状况及其艺术特征第73-89页
 一、风俗歌概述及北京地区风俗歌的分类第73-74页
  1、庙会宗教类风俗歌第73页
  2、民间喜、丧礼仪中的风俗歌第73-74页
  3、酒歌与乞讨歌第74页
 二、风俗歌在北京的流传第74-76页
  1、明代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公元1368—1840 年)第75页
  2、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公元1840—1949 年)第75-76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76页
 三、风俗歌在北京的地域分布第76页
 四、北京地区风俗歌的艺术特征第76-85页
  1、音乐特点第76-83页
  2、歌词特点第83-85页
 小结第85-89页
第六章 北京地区叫卖歌的流传状况及其艺术特征第89-105页
 一、北京叫卖歌概述第89页
 二、叫卖歌在北京的流传第89-94页
  1、明清时期第89-93页
  2、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第93-94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94页
 三、叫卖歌在北京的流布范围第94页
 四、北京地区叫卖歌的艺术特点第94-102页
  1、音乐特点第95-101页
  2、歌词特点第101-102页
 小结第102-105页
第七章 北京儿歌的流传状况及其艺术特点第105-116页
 一、儿歌的分类及北京儿歌概述第105页
 二、北京儿歌的流传状况第105-108页
  1、明清时期至“五四”前的传统儿歌第105-107页
  2、“五四”以后的新儿歌第107-108页
 三、北京儿歌的分布概况第108页
 四、北京儿歌的艺术特征第108-113页
  1、音乐特点第108-112页
  2、北京儿歌的歌词特点第112-113页
 小结第113-116页
结语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1页
附录第121-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宫廷音乐初探
下一篇:对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