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与可行性 | 第16-19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6-17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研究的可行性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交通冲突技术理论分析 | 第20-32页 |
·交通冲突 | 第20-23页 |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的定义 | 第20页 |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的发生 | 第20-21页 |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的分类 | 第21-22页 |
·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相关性 | 第22页 |
·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替换性 | 第22-23页 |
·选定本文所研究的交通冲突类别 | 第23-31页 |
·严重冲突与非严重冲突的判别 | 第23-26页 |
·选定本文研究的交通冲突的类型 | 第26-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平面交叉口交通流特征分析 | 第32-41页 |
·交叉口交通流分析 | 第32-38页 |
·左转交通流 | 第32-34页 |
·右转弯交通流 | 第34-37页 |
·直行弯交通流 | 第37-38页 |
·交叉口冲突点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页 |
·交叉口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人的因素 | 第39页 |
·车的因素 | 第39页 |
·路的因素 | 第39页 |
·环境的因素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基于综合的交通冲突技术的交叉口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1-56页 |
·提出基本假设 | 第41-42页 |
·方法的提出 | 第42-43页 |
·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43-4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 第49-55页 |
·回归分析法 | 第49-52页 |
·专家调查法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基于综合的交通冲突技术的交叉口安全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56-66页 |
·交叉口的选取 | 第56-59页 |
·交通量调查 | 第59-62页 |
·确定调查时间 | 第59-60页 |
·选择观测方式 | 第60页 |
·调查样本的处理 | 第60-62页 |
·交通安全评价 | 第62-63页 |
·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