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步骤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步骤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34页 |
一、绩效技术理论 | 第16-22页 |
(一) 绩效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 绩效技术的内涵 | 第17-18页 |
(三) 绩效技术模型 | 第18-22页 |
二、动机理论 | 第22-25页 |
(一) 目标设置理论 | 第23页 |
(二) 公平理论 | 第23-24页 |
(三) 期望理论 | 第24-25页 |
三、团队理论 | 第25-28页 |
(一) 团队的含义 | 第25-26页 |
(二) 团队的特征 | 第26-27页 |
(三) 团队的类型 | 第27-28页 |
四、团队绩效测评理论 | 第28-34页 |
(一) 团队绩效测评与传统职能部门的测评方式的不同 | 第28页 |
(二) 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 | 第28-29页 |
(三) 团队绩效测评模型 | 第29-30页 |
(四) 设计和实施团队绩效测评体系的原则 | 第30-31页 |
(五) 团队绩效测评方法 | 第31-34页 |
第三章 S 公司研发团队的绩效问题分析 | 第34-39页 |
一、S 公司概况 | 第34页 |
二、物理设计团队简介 | 第34-35页 |
三、物理设计团队的绩效问题及原因调查 | 第35-36页 |
四、问题存在的根源 | 第36-38页 |
五、干预措施的选择 | 第38-39页 |
第四章 S 公司物理设计团队绩效测评体系的建立 | 第39-69页 |
一、准备工作 | 第39-40页 |
二、确定团队绩效测评维度 | 第40-45页 |
三、界定个人绩效测评维度 | 第45-48页 |
四、分配测评维度权重 | 第48-50页 |
五、确定测评指标 | 第50-55页 |
六、为各项测评指标制定标准、评分规则以及量化算法 | 第55-67页 |
七、确定团队绩效测评的实施办法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团队绩效测评体系的实施和评价 | 第69-74页 |
一、准备工作 | 第69页 |
二、讨论结果 | 第69-71页 |
(一) 新旧绩效测评体系的对比 | 第69-70页 |
(二) 针对绩效测评维度和权重分配的讨论 | 第70-71页 |
(三) 针对绩效测评指标的讨论 | 第71页 |
三、绩效测评的实施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4-76页 |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74-75页 |
(一) 知识创新 | 第74-75页 |
(二) 实践创新 | 第75页 |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一 S 公司物理设计团队绩效问题调查访谈提纲 | 第80-81页 |
附录二 S 公司物理设计团队绩效问题原因分析调查问卷 | 第81-83页 |
附录三 S 公司现行的绩效测评办法(摘录) | 第83-85页 |
附录四 团队结构测评调查问卷 | 第85-88页 |
附录五 团队结构测评结果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