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乳杆菌对肠道微生态及口服免疫效应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19页
    1.1 益生菌第10页
    1.2 口服疫苗第10-11页
    1.3 纳米佐剂与口服疫苗递送第11-12页
    1.4 肠道微生态环境第12-15页
        1.4.1 肠道结构第12页
        1.4.2 肠道菌群组成第12-13页
        1.4.3 益生菌对肠道的影响第13-14页
        1.4.4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第14-15页
    1.5 微胶囊技术第15-17页
        1.5.1 微胶囊的定义第15页
        1.5.2 微胶囊的构成第15-16页
        1.5.3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第16-17页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7-19页
        1.6.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1.6.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33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19-21页
        2.1.1 菌种第19页
        2.1.2 实验动物第19页
        2.1.3 实验试剂第19-20页
        2.1.4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33页
        2.2.1 MRS培养基的配置第21页
        2.2.2 菌种的培养方法第21页
        2.2.3 空白海藻酸钙微胶囊制备优化第21-22页
        2.2.4 嗜酸乳杆菌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第22-24页
        2.2.5 载OVA-NPs微胶囊的制备第24-26页
        2.2.6 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免疫调节作用的体内评价第26-29页
        2.2.7 嗜酸乳杆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后,对口服免疫效应的影响研究第29-32页
        2.2.8 乳杆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后,对口服免疫效应的影响研究第32页
        2.2.9 统计分析第32-3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3-65页
    3.1 空白海藻酸钙微胶囊制备优化第33-36页
        3.1.1 正交试验优化结果第33-35页
        3.1.2 验证性试验第35-36页
    3.2 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制备第36-41页
        3.2.1 嗜酸乳杆菌的表征第36-37页
        3.2.2 嗜酸乳杆菌加入量对海藻酸钙微胶囊制备的影响第37-38页
        3.2.3 最优条件下制备的载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及表征第38-39页
        3.2.4 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的释放第39-40页
        3.2.5 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研究第40-41页
    3.3 载OVA-NPs微胶囊的制备第41-44页
        3.3.1 聚乳酸纳米球的制备及表征第41-42页
        3.3.2 聚乳酸纳米球吸附OVA抗原第42-43页
        3.3.3 载OVA-NPs海藻酸钙微胶囊的表征第43-44页
    3.4 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免疫调节作用的体内评价第44-54页
        3.4.1 摄食量及体重检测第44-45页
        3.4.2 粪便内微生物菌群检测第45-46页
        3.4.3 肠道上皮细胞增殖水平第46-48页
        3.4.4 胸腺指数第48-49页
        3.4.5 淋巴细胞的激活水平第49-50页
        3.4.6 脾脏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第50-51页
        3.4.7 血清中IgG分泌水平第51页
        3.4.8 血清中细胞因子检测第51-52页
        3.4.9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第52-54页
    3.5 嗜酸乳杆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后,对口服免疫效应的影响研究第54-60页
        3.5.1 肠道黏膜IgA抗体分泌水平第54-55页
        3.5.2 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增殖水平第55-57页
        3.5.3 肠洗液中CCL2的分泌水平第57-58页
        3.5.4 肠组织细胞表面分子CD11c与共刺激因子CD86的表达第58-60页
    3.6 乳杆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后,对口服免疫效应的影响研究第60-65页
        3.6.1 肠道黏膜IgA抗体分泌水平第60-61页
        3.6.2 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增殖水平第61-62页
        3.6.3 肠洗液中CCL2的分泌水平第62-63页
        3.6.4 肠组织细胞表面分子CD11c与共刺激因子CD86的表达第63-65页
4 结论第65-66页
    4.1 全文总结第65页
    4.2 论文的创新点第65页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65-66页
5 展望第66-67页
6 参考文献第67-75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5-76页
8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aTiO3薄膜极化构型演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一篇:金纳米颗粒阵列的电学响应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