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18页 |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 | 第13页 |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分类 | 第13-14页 |
一、不同的动力来源: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第13-14页 |
二、影响行为时间的长短: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 第14页 |
三、学习目的的不同: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 第14页 |
第三节 二语动机自我体系理论 | 第14-18页 |
一、理论提出的背景 | 第14-15页 |
二、理论的相关内容 | 第15-16页 |
三、理论模型中涉及的潜在变量 | 第16-17页 |
四、理论的特点及评价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云南大学孟加拉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 | 第18-41页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8-19页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8页 |
二、问卷信度分析 | 第18-19页 |
三、问卷效度分析 | 第19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19-41页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二、动机类型的因子分析 | 第20-22页 |
三、动机类型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22-23页 |
四、动机各大类型的分析 | 第23-41页 |
第四章 针对云南大学孟加拉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 第41-45页 |
第一节 针对汉语教师来说 | 第41-43页 |
一、教学内容个性化、具体化、生活化 | 第41页 |
二、结合学生的个体需求 | 第41-42页 |
三、不同学历的学生要注意区别对待 | 第42页 |
四、教师帮助学生设立目标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针对孟加拉国学生的建议 | 第43-45页 |
一、学生构建理想二语自我 | 第43页 |
二、制定现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 第43页 |
三、保持理想二语自己处于活跃的状态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