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与设计教学中隐性知识理论的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四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五 各章内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隐性知识与美术教育 | 第18-28页 |
一 隐性知识的概念 | 第18-21页 |
(一)隐性知识及其存在方式 | 第18-19页 |
(二)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 | 第19-20页 |
(三)美术教学中的隐性知识 | 第20-21页 |
二 初中美术设计课程中隐性知识的特征 | 第21-28页 |
(一)情境性 | 第21-24页 |
(二)实践性 | 第24页 |
(三)个体性 | 第24-25页 |
(四)经验性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初中美术设计课程中隐性知识的习得 | 第28-32页 |
一 观察的作用 | 第28-29页 |
二 对话的作用 | 第29页 |
三 反省的效果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基于隐性知识理论的课程教学创新 | 第32-36页 |
一 初中美术设计教学中“教”的创新 | 第32-34页 |
(一)隐性知识理论下教学模式的创新 | 第32-34页 |
二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的转变 | 第34-36页 |
(一)学会阅读 | 第34-35页 |
(二)促进“对话” | 第35页 |
(三)敢于“实践”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隐性知识理论在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 第36-50页 |
一 校本课程《常德城市印象海报》教学案例 | 第36-41页 |
(一)校本课程《常德城市印象海报》教学概述 | 第36-37页 |
(二)校本课程《常德印象海报》过程介绍 | 第37-41页 |
(三)校本课程《常德印象海报》效果分析 | 第41页 |
(四)校本课程《常德印象海报》总结反思 | 第41页 |
二 《书林漫步》教学案例 | 第41-46页 |
(一)《书林漫步》教学概述 | 第41-42页 |
(二)《书林漫步》过程介绍 | 第42-45页 |
(三)《书林漫步》效果分析 | 第45-46页 |
(四)《书林漫步》总结与反思 | 第46页 |
三 课程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