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1.2.1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 | 第15-19页 |
1.2.2 医院绩效管理理论研究 | 第19-2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3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2章 绩效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1 绩效管理理论 | 第25页 |
2.2 PDCA循环理论 | 第25-26页 |
2.3 绩效考核方法 | 第26-28页 |
第3章 L医院概况与绩效管理体系现状 | 第28-36页 |
3.1 L医院基本情况介绍 | 第28-31页 |
3.1.1 医院规模与组织架构 | 第28-29页 |
3.1.2 医院人力资源情况 | 第29页 |
3.1.3 医院运营情况 | 第29-31页 |
3.2 L医院绩效管理现状 | 第31-36页 |
3.2.1 制定绩效计划 | 第31-32页 |
3.2.2 绩效考核 | 第32-35页 |
3.2.3 绩效结果应用 | 第35-36页 |
第4章 L医院绩效管理体系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5页 |
4.1 绩效计划环节 | 第36-37页 |
4.1.1 绩效目标和体系定位不合理 | 第36页 |
4.1.2 绩效计划过程缺乏职工参与 | 第36-37页 |
4.2 绩效控制环节 | 第37-38页 |
4.2.1 缺乏持续的过程监控 | 第37页 |
4.2.2 缺乏有效的绩效辅导 | 第37-38页 |
4.3 绩效考核环节 | 第38-42页 |
4.3.1 过度逐利造成公益性弱化 | 第38-39页 |
4.3.2 考核要素未能反映资源投入情况 | 第39-41页 |
4.3.3 盲目扣除不可控成本降低成本管理热情 | 第41-42页 |
4.3.4 缺乏对非核算部门的个性化管理 | 第42页 |
4.4 绩效沟通与反馈环节 | 第42-44页 |
4.4.1 自上而下的沟通机制缺乏重视 | 第42-43页 |
4.4.2 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过程缺失 | 第43-44页 |
4.5 绩效结果应用环节 | 第44-45页 |
4.5.1 考核结果应用仅限于绩效工资 | 第44页 |
4.5.2 不同的考核项目结果未单独应用 | 第44-45页 |
第5章 L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 第45-63页 |
5.1 绩效计划环节改进措施 | 第45-50页 |
5.1.1 明确绩效目标定位 | 第45-46页 |
5.1.2 考虑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标准 | 第46-49页 |
5.1.3 提高员工参与程度 | 第49-50页 |
5.2 绩效控制环节改进措施 | 第50-51页 |
5.2.1 实施科学的绩效监控和辅导 | 第50页 |
5.2.2 保证绩效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有效 | 第50-51页 |
5.3 绩效考核环节改进措施 | 第51-58页 |
5.3.1 基于RBRVS的工作量考核 | 第52-54页 |
5.3.2 质量考核 | 第54-55页 |
5.3.3 绩效二级分配 | 第55页 |
5.3.4 新型绩效考核方案在其他某医院的成果分析 | 第55-58页 |
5.4 绩效沟通与反馈环节改进措施 | 第58-60页 |
5.4.1 建立自上而下绩效结果沟通机制 | 第58-59页 |
5.4.2 建立自下而上员工意见反馈机制 | 第59-60页 |
5.5 绩效考评结果应用环节改进措施 | 第60-61页 |
5.5.1 实施报酬计划 | 第60页 |
5.5.2 调整晋升评优配置 | 第60-61页 |
5.5.3 挖掘员工潜能 | 第61页 |
5.6 推行新型绩效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 第61-63页 |
5.6.1 得到全院人员的支持 | 第61页 |
5.6.2 专设绩效管理委员会 | 第61-62页 |
5.6.3 完善信息化建设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