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 油茶与油茶皂素 | 第11-12页 |
1.1 油茶简介 | 第11页 |
1.2 油茶皂素简介 | 第11-12页 |
2 油茶皂素提取工艺研究 | 第12-14页 |
2.1 水溶法 | 第12页 |
2.2 醇溶法 | 第12-13页 |
2.3 水溶-沉淀法 | 第13页 |
2.4 水溶-醇沉法 | 第13页 |
2.5 超声波提取法 | 第13-14页 |
2.6 大孔树脂吸附法 | 第14页 |
3 油茶皂素的应用 | 第14-18页 |
3.1 茶皂素在日化用品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3.2 油茶皂素在农药行业中的应用 | 第16页 |
3.3 油茶皂素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16-17页 |
3.4 国内外洗涤用品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4.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4.2 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利用壳聚糖除杂从油茶籽工艺水中提取油茶皂素的研究 | 第20-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1.1 材料 | 第20-21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1.3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 第22页 |
1.4 验证试验 | 第22页 |
1.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2-28页 |
2.1 油茶皂素标准曲线 | 第22-23页 |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2.3 反应条件优化结果 | 第26-2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油茶皂素与活性助剂的复配 | 第29-39页 |
1 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29-33页 |
1.1 材料 | 第29页 |
1.2 设备 | 第29-30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1.4 洗涤液复配单因素试验 | 第30-32页 |
1.5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1.6 验证与对照试验 | 第33页 |
1.7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2.2 配方优化结果 | 第35-38页 |
2.3 验证与对照试验结果 | 第3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油茶皂素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 第39-49页 |
1 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39-42页 |
1.1 材料 | 第39-40页 |
1.2 设备 | 第40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1.4 油茶皂素与表面活性剂复配试验 | 第40-42页 |
1.5 香精的添加 | 第42页 |
1.6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2.1 油茶皂素与AES复配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2.2 油茶皂素与AEC复配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2.3 油茶皂素与AEO复配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2.4 标准洗衣粉去污力测定 | 第48页 |
2.5 香精添加量试验结果 | 第4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洗衣液主要理化性质与洗涤性能测定 | 第49-55页 |
1 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49-51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1.2 设备 | 第49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1.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2.1 粘度的调节与控制 | 第51页 |
2.2 洗涤液pH测定 | 第51-52页 |
2.3 泡沫性的测定 | 第52页 |
2.4 水溶分散性的测定 | 第52页 |
2.5 稳定性测定 | 第52-53页 |
2.6 抑菌性的测定 | 第53页 |
2.7 丝毛织物洗涤效果 | 第53-54页 |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1 结论 | 第55-56页 |
2 本研究创新点 | 第56页 |
3 不足点及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