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阅读论文

通过阅读透视人物心理--运用心理学来分析阅读教学中的人物形象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6-8页
第一章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必要性第8-17页
    一、 阅读心理学的研究现状第8-12页
        (一) 阅读心理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第8页
        (二) 阅读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第8-11页
        (三) 阅读心理学的研究对本论文的启示第11-12页
    二、 重新解读人物形象的必要性第12-17页
        (一) 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存在的缺陷第13-15页
        (二)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要求第15-17页
第二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新视野第17-24页
    一、 语文阅读教学特点第17-21页
        (一) 与学生阅读相比第17-19页
        (二) 与社会性阅读相比第19-20页
        (三) 阅读教学自身的特征第20-21页
    二、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物分析第21-24页
        (一) 了解中学生阅读心理是阅读教学中人物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第21-22页
        (二) 运用心理学方法进行情感性教学是进行人物分析的保障第22-24页
第三章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透视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第24-50页
    一、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心理素养对人物分析的影响第24-28页
        (一)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心理素养第24-27页
        (二) 共鸣:人物形象分析方向第27-28页
    二、 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心理与人物分析第28-31页
        (一) 学生阅读图式的差异与人物分析第29页
        (二) 学生阅读需要的差异与人物分析第29-30页
        (三) 学生阅读兴趣的差异与人物分析第30-31页
    三、 阅读教学中作品人物的心理分析第31-36页
        (一) 了解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环境第32-34页
        (二) 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心理训练第34-35页
        (三) 根据格式塔理论,整体把握人物形象第35-36页
    四、 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人物三者相结合分析人物形象第36-41页
        (一) 以人为本: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析人物形象的要求第36-40页
        (二) “融合教育”: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人物分析的最终目的第40-41页
    五、 具体案例分析第41-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阳市高中《生物技术实践》选修课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上海八中实验男生班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