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一)Focusky软件的兴起与发展 | 第10页 |
(二)对Focusky软件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一)主要内容 | 第15页 |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5页 |
五、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页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页 |
(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理论 | 第16-17页 |
六、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Focusky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第20-45页 |
一、Focusky软件的介绍 | 第20-22页 |
(一)Focusky软件的简介 | 第20页 |
(二)Focusky软件的特征 | 第20-22页 |
二、教学设计案例——以《人口的合理容量》一课为例 | 第22-27页 |
(一)课程标准分析 | 第22页 |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 第22-23页 |
(三)教学目标设计 | 第23页 |
(四)重难点分析 | 第23-24页 |
(五)教学过程设计 | 第24-27页 |
(六)教学反思 | 第27页 |
三、课件设计制作 | 第27-42页 |
(一)课件设计原则 | 第27-29页 |
(二)课件设计流程 | 第29-30页 |
(三)课件制作 | 第30-42页 |
四、实验数据分析 | 第42-45页 |
(一)前测数据分析 | 第43页 |
(二)后测数据分析 | 第43-45页 |
第三章 Focusky软件应用反馈与调查分析 | 第45-57页 |
一、学生问卷调查 | 第45-53页 |
(一)问卷调查内容 | 第45-46页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6-53页 |
二、教师访谈调查 | 第53-57页 |
(一)访谈对象及目的 | 第53页 |
(二)访谈记录 | 第53-56页 |
(三)调查总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应用Focusky软件的优势、问题和对策 | 第57-61页 |
一、应用Focusky软件的优势 | 第57-58页 |
(一)有利于扩充课堂信息容量 | 第57页 |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 第57页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 第57-58页 |
二、存在问题 | 第58-59页 |
(一)Focusky软件自身存在的不足 | 第58页 |
(二)Focusky软件普及度较低 | 第58页 |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佳 | 第58-59页 |
(四)学生过度依赖课件,自主性降低 | 第59页 |
三、对策 | 第59-61页 |
(一)向Focusky软件官网提出建议 | 第59页 |
(二)加大宣传Focusky软件,实现课件资源共享 | 第59-60页 |
(三)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 第60页 |
(四)合理使用课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一、结论 | 第61-62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