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对话式教学的有效性概述 | 第17-23页 |
一、对话式教学概述 | 第17-18页 |
(一) 对话 | 第17页 |
(二) 对话式教学 | 第17-18页 |
二、对话式教学的有效性 | 第18-23页 |
(一) 有效性 | 第19页 |
(二) 对话式教学有效性的表现形式 | 第19-21页 |
(三) 对话式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对话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第23-32页 |
一、发放调查问卷 | 第23-26页 |
(一) 基本数据 | 第23页 |
(二) 数据分析 | 第23-26页 |
二、师生访谈 | 第26-27页 |
三、课堂实录 | 第27-32页 |
第四章 高中地理对话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 第32-38页 |
一、高中地理对话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 学生主体意识欠缺 | 第32页 |
(二) 形式主义对话多 | 第32-33页 |
(三) 存在无效对话 | 第33页 |
(四) 对话不精准,对话能力不足 | 第33页 |
(五) 文本对话较少 | 第33-34页 |
(六) 生生对话较少 | 第34页 |
二、高中地理对话式教学中的问题归因 | 第34-38页 |
(一) 对“对话式教学”理解有偏差 | 第34-35页 |
(二) 教师与学生对话地位不平等 | 第35页 |
(三) 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 第35-36页 |
(四) 学生知识水平不足 | 第36页 |
(五) 教学评价理念较为落后 | 第36-38页 |
第五章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话式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 第38-48页 |
一、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保障对话顺利进行 | 第38-40页 |
(一) 保证师生平等 | 第38-39页 |
(二) 优化对话环境 | 第39-40页 |
二、提升教师素养,提高课堂对话质量 | 第40-44页 |
(一) 提升教师素养 | 第40-41页 |
(二) 加强教师对对话式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第41-42页 |
(三) 提高教师倾听、搭桥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 第42-43页 |
(四) 提高教师的问题把控能力,防止肤浅对话 | 第43-44页 |
三、关注学生发展,培养课堂对话能力 | 第44-45页 |
(一) 培养学生对话意识 | 第44页 |
(二) 提高学生对话能力 | 第44-45页 |
(三) 保证学生学有所得 | 第45页 |
四、注重人本对话,扩大对话范围 | 第45-47页 |
(一) 加强师本对话 | 第45页 |
(二) 加强生本对话 | 第45-46页 |
(三) 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 第46-47页 |
五、转变教学评价理念,保障对话式教学有效开展 | 第47-48页 |
(一) 逐步转变教学评价理念 | 第47页 |
(二) 注重对话的时效性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1 | 第52-56页 |
附录 2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