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1.1 视知觉在个体智能发展中的作用 | 第9-10页 |
1.1.2 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重要性 | 第10-11页 |
1.1.3 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 第11-13页 |
1.1.4 地理图形高效教学的现状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3-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应用价值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2页 |
2.1.1 视觉心理扫描 | 第19页 |
2.1.2 地理图形 | 第19-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2.1 知觉理论 | 第22-23页 |
2.2.2 表象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地理视觉的格式塔组织规律 | 第24-29页 |
3 地理图形视觉的心理特征 | 第29-32页 |
3.1 地理图形视觉的相对性 | 第29页 |
3.1.1 对地理图形要素的视觉分辨与选择性注意 | 第29页 |
3.1.2 寻找地理要素的视觉对比线索 | 第29页 |
3.2 地理图形视觉的整体性 | 第29-30页 |
3.3 地理图形视觉的恒常性 | 第30-32页 |
3.3.1 大小恒常性 | 第30页 |
3.3.2 图形维度的恒常性 | 第30-31页 |
3.3.3 方向恒常性 | 第31页 |
3.3.4 颜色恒常性 | 第31-32页 |
4 视觉心理扫描在地理图形中的表达 | 第32-44页 |
4.1 视觉心理扫描在地理图形要素位置中的表达 | 第32-36页 |
4.1.1 距离对视觉心理扫描的影响 | 第32-33页 |
4.1.2 按照地理位置关联意义的重要性进行选择性扫描 | 第33-35页 |
4.1.3 建构地理参照系对区域地理视觉扫描的意义 | 第35-36页 |
4.2 视觉心理扫描在地理图形要素方向中的表达 | 第36-37页 |
4.3 视觉心理扫描在地理图形要素空间分布格局中的表达 | 第37-38页 |
4.4 视觉心理扫描在地理图形要素大小中的表达 | 第38-39页 |
4.5 视觉心理扫描在地理图形要素标注中的表达 | 第39-40页 |
4.6 视觉心理扫描在地理图形要素关系中的表达 | 第40-41页 |
4.7 视觉心理扫描在个体关注倾向控制中的表达 | 第41-4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5.1 结论 | 第44页 |
5.2 展望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