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一)该研究有利于构建一种新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 第10页 |
(二)该研究对各阶段音乐教育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第10页 |
四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结构 | 第10-13页 |
(一)本文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二)本文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三)本文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发展 | 第13-19页 |
一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 第13-15页 |
(一)互动观 | 第13-14页 |
(二)目标观 | 第14页 |
(三)师生观 | 第14页 |
(四)形式观 | 第14-15页 |
(五)情境观 | 第15页 |
(六)评价观 | 第15页 |
二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社会互赖理论 | 第15-16页 |
(二)控制理论 | 第16页 |
(三)动机理论 | 第16页 |
(四)社会凝聚力理论 | 第16-17页 |
三 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 第17-19页 |
(一)分组合作学习技术方案 | 第17-18页 |
(二)披萨拼接学习策略 | 第18页 |
(三)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习策略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合作学习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第19-27页 |
一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合作学习理念的关系 | 第19页 |
二 高中音乐教育普及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9-23页 |
(一)高中音乐教育普及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 第19-22页 |
(二)高中音乐教育实行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三 高中音乐教育普及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 第23-27页 |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 第23-24页 |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 第24页 |
(三)有利于营造多元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 第24页 |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 第27-39页 |
一 课前准备 | 第27-29页 |
二 课堂实际操作 | 第29-35页 |
(一)教学空间组织形态 | 第29页 |
(二)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 第29-35页 |
三 教学实践体会 | 第35-39页 |
(一)混乱的课堂秩序 | 第35-36页 |
(二)转变的教师身份 | 第36-37页 |
(三)适合的合作学习方式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件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