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12页 |
二、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人物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历史人物数量与性别 | 第18-20页 |
一、数量统计 | 第18-20页 |
二、性别分析 | 第20页 |
第二节 历史人物的主要类型 | 第20-23页 |
一、政治类历史人物 | 第20-21页 |
二、经济类历史人物 | 第21-22页 |
三、文化类历史人物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历史人物的时空分布 | 第23-26页 |
一、时代分布 | 第23页 |
二、空间分布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历史人物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 第26-38页 |
第一节 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 第26-32页 |
一、现行教材对历史人物的描述 | 第26-31页 |
二、各版本教材人物描述的异同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论著中的教学资源 | 第32-38页 |
一、相关著作 | 第32-35页 |
二、重要论文 | 第35-36页 |
三、文献中的教学资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历史人物形象的建构 | 第38-46页 |
第一节 历史人物形象的建构原则 | 第38-40页 |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 | 第38-39页 |
二、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 | 第39页 |
三、直观性原则 | 第39页 |
四、启发性原则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历史人物形象的建构方法 | 第40-42页 |
一、课前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地挖掘整理 | 第40-41页 |
二、课中使历史人物形象情境化 | 第41-42页 |
三、课外开展活动补充课堂教学 | 第42页 |
第三节 历史人物形象建构中应注意的两点问题 | 第42-46页 |
一、历史资源的选择要恰当真实 | 第43页 |
二、应适度进行历史人物形象教学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在教学中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第46-56页 |
第一节 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 第46-48页 |
一、客观性原则 | 第46页 |
二、历史性原则 | 第46-47页 |
三、全面性原则 | 第47页 |
四、典型性原则 | 第47-48页 |
五、阶级性原则 | 第48页 |
第二节 历史人物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8-50页 |
一、不能把政治标准作为评价历史人物是非功过的唯一标准 | 第48-49页 |
二、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条件 | 第49页 |
三、不能偏面评价历史人物 | 第49页 |
四、不能低估或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 | 第49-50页 |
五、不能单纯地只看动机或效果 | 第50页 |
第三节 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策略 | 第50-56页 |
一、历史人物评价的课前准备策略教学 | 第51页 |
二、历史人物评价的课堂组织实施策略教学 | 第51-53页 |
三、历史人物评价的课后“延伸”性教学策略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