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Diges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12页 |
(一)国外 | 第11-12页 |
(二)国内 | 第12页 |
三、研究重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地方特色资源利用对高中美术社团活动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一、地方特色资源利用对高中美术社团活动的作用 | 第14-16页 |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多元化人才 | 第14-15页 |
(二)传承家乡文明,培养民族精神 | 第15页 |
(三)完善教学体系,形成办学特色 | 第15-16页 |
(四)促教师专业发展,保障课程实施 | 第16页 |
二、地方特色资源利用在高中美术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一)活动内容挖掘不深 | 第16-17页 |
(二)社团活动模式单一 | 第17页 |
(三)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连云港市特色美术课程资源 | 第18-21页 |
一、美丽富饶的自然资源是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基础 | 第18-19页 |
(一)地形地貌 | 第18页 |
(二)物资矿产 | 第18-19页 |
(三)旅游资源 | 第19页 |
二、悠久文化资源的积淀是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重点 | 第19-21页 |
(一)地方史 | 第19页 |
(二)古遗迹 | 第19-20页 |
(三)古典文学 | 第20页 |
(四)历史人物 | 第20页 |
(五)非物质文化名录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地方特色资源与雕塑社团活动有效整合的的探索 | 第21-35页 |
一、地方特色资源与美术社团活动整合的探索历程 | 第21-23页 |
(一)挖掘学生潜能,重组社团结构设置 | 第21页 |
(二)改编整合,形成特色校本 | 第21-22页 |
(三)初步形成体系 | 第22页 |
(四)总结出可行的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二、地方特色资源与雕塑社团活动整合的必要性调查研究 | 第23-26页 |
三、地方特色资源与雕塑社团活动整合的教材开发 | 第26-29页 |
(一)开发原则 | 第26-28页 |
(二)开发途径 | 第28-29页 |
四、地方特色资源与美术社团活动整合的途径分析 | 第29-33页 |
(一) 地方历史妙联系,渗透社团欣赏 | 第29页 |
(二) 专家艺人齐上阵,资源共同开发 | 第29-30页 |
(三) 实地情景初体验,组织学生考察 | 第30-31页 |
(四) 重视研究性学习,多种探究方法 | 第31-32页 |
(五) 创办校内名人馆,评价展示并行 | 第32-33页 |
五、地方特色资源与雕塑社团活动整合的评价体系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地方特色资源与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整合的案例研究 | 第35-50页 |
一、第一主题:神秘晶石-美丽的东海水晶 | 第35-40页 |
(一)活动主题分析 | 第35-36页 |
(二)活动目标 | 第36页 |
(三)活动策略 | 第36-40页 |
二、《大海的礼物--贝雕》主题活动案例 | 第40-45页 |
(一)活动主题分析 | 第40页 |
(二)活动目标 | 第40-41页 |
(三)活动策略 | 第41-45页 |
三、《探秘孔望山--石刻岩画》主题活动案例 | 第45-50页 |
(一)活动主题分析 | 第45-46页 |
(二)活动目标 | 第46页 |
(三)活动策略 | 第46-50页 |
第五章 实践中的问题和思考 | 第50-54页 |
(一)遇到的问题 | 第50-51页 |
(二)解决的办法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