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17-18页 |
1.5.1 创新点 | 第17页 |
1.5.2 难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压力研究的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8-26页 |
2.1 压力及心理压力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2.2 压力的理论模型 | 第19-21页 |
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1页 |
2.4 需要层次理论 | 第21-22页 |
2.5 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 | 第22-23页 |
2.6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 第23-24页 |
2.7 独立学院 | 第24页 |
2.8 教务人员 | 第24-25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S学院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现状研究 | 第26-39页 |
3.1 S学院的概述 | 第26-27页 |
3.2 S学院的教务人员 | 第27-29页 |
3.2.1 S学院教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 第27-28页 |
3.2.2 S学院教务人员的工作特点 | 第28-29页 |
3.3 对S学院教务人员心理压力调查研究 | 第29-31页 |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9页 |
3.3.2 访谈提纲 | 第29-31页 |
3.4 教务人员心理压力程度分析 | 第31-39页 |
3.4.1 不同性别上的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分析 | 第33-34页 |
3.4.2 不同年龄段的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 | 第34页 |
3.4.3 不同工龄的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 | 第34-35页 |
3.4.4 不同职称的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 | 第35-36页 |
3.4.5 不同户口所在地的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 | 第36-37页 |
3.4.6 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 | 第37页 |
3.4.7 不同学历的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 | 第37-38页 |
3.4.8 不同收入的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 | 第38-39页 |
第四章 S学院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 第39-46页 |
4.1 S学院教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源分析 | 第39-44页 |
4.1.1 社会方面 | 第40页 |
4.1.2 学校方面 | 第40-43页 |
4.1.3 自身层面 | 第43-44页 |
4.2 教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应对心理压力的方式分析 | 第44-46页 |
4.2.1 S学院教务人员的心理状态 | 第44页 |
4.2.2 S学院教务人员缓解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减轻教务人员心理压力的几点思考 | 第46-52页 |
5.1 社会层面 | 第46页 |
5.1.1 加强对独立学院的社会支持 | 第46页 |
5.1.2 加大对独立学院的财政投入 | 第46页 |
5.2 学院层面 | 第46-50页 |
5.2.1 科学合理匹配教务人员的数量 | 第47页 |
5.2.2 依据教务工作的性质特点选拔聘任合适的教务人员 | 第47页 |
5.2.3 完善教务人员的培养机制 | 第47-48页 |
5.2.4 建立有效的管理晋升机制 | 第48-49页 |
5.2.5 提高教务人员的待遇水平 | 第49页 |
5.2.6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 第49-50页 |
5.3 自身层面 | 第50-52页 |
5.3.1 正确对待心理压力,学会自我调适 | 第50-51页 |
5.3.2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 第51页 |
5.3.3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附录1 | 第56-58页 |
附录2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