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页 |
1.3.2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5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第15-20页 |
2.1 2012年以来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政策梳理分析 | 第15-16页 |
2.2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 第16-17页 |
2.2.1 农村互联网发展迅速 | 第16页 |
2.2.2 农村网民网络应用娱乐化倾向显著 | 第16-17页 |
2.2.3 农村地区广电基本普及 | 第17页 |
2.2.4 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 第17页 |
2.3 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7-20页 |
2.3.1 农村贫困与信息贫困互为诱因 | 第17-18页 |
2.3.2 区域间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 | 第18-19页 |
2.3.3 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及应用水平较低 | 第19页 |
2.3.4 农村信息化人力资源匮乏 | 第19页 |
2.3.5 农村信息化建设合力不够,农民积极性不高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贫困地区信息贫困度测评体系构建 | 第20-27页 |
3.1 信息贫困度概念的提出 | 第20-21页 |
3.1.1 信息贫困度概念的内涵 | 第20页 |
3.1.2 信息贫困度提出的意义 | 第20-21页 |
3.2 信息贫困度测评体系的构建 | 第21-27页 |
3.2.1 信息贫困度指标选取 | 第21页 |
3.2.2 信息贫困度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1-26页 |
3.2.3 信息贫困度评测模型的构建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信息贫困度测评体系实证研究 | 第27-41页 |
4.1 洛宁县县情简介 | 第27页 |
4.2 洛宁县信息贫困度测评 | 第27-30页 |
4.3 凋研结果分析 | 第30-37页 |
4.4 洛宁县信息贫困度测评结果的问题分析 | 第37-41页 |
4.4.1 农村贫困与信息贫困相互影响 | 第37页 |
4.4.2 信息化建设环境严重滞后 | 第37-38页 |
4.4.3 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 第38页 |
4.4.4 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农村贫困地区信息扶贫的对策建议 | 第41-46页 |
5.1 改善优化信息化建设环境,积极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 第41-43页 |
5.1.1 加强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信息扶贫措施机制 | 第41-42页 |
5.1.2 推广新技术应用,提高农业信息化发展能力 | 第42页 |
5.1.3 用信息化手段壮大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 第42-43页 |
5.2 健全福农惠农信息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 | 第43-44页 |
5.2.1 做好新农村规划,加强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第43页 |
5.2.2 加强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 第43-44页 |
5.2.3 整合优化多方资源,合力消除贫困地区信息贫困 | 第44页 |
5.3 加强培训引导,提高农民信息化应用能力 | 第44-46页 |
5.3.1 加强教育引导,转变农民发展观念 | 第44页 |
5.3.2 培养储备农村信息化人才,提升农民信息化应用能力 | 第44-45页 |
5.3.3 统筹协作配合,推动农民自主经营性组织发展壮大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