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8-22页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4.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社区矫正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22-28页 |
2.1 社区矫正的基本概念 | 第22-24页 |
2.1.1 社区矫正的内涵 | 第22-23页 |
2.1.2 社区矫正的主要特点 | 第23-24页 |
2.2 社区矫正的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5页 |
2.2.2 行刑社会化理论 | 第25-26页 |
2.2.3 恢复性司法理念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 第28-41页 |
3.1 我国社区矫正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 第28-29页 |
3.1.1 我国社区矫正的起源 | 第28页 |
3.1.2 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过程 | 第28-29页 |
3.2 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 | 第29-33页 |
3.2.1 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 | 第29-30页 |
3.2.2 我国社区矫正的典型模式 | 第30-32页 |
3.2.3 国外社区矫正值得借鉴的经验 | 第32-33页 |
3.3 任丘市社会、经济概况 | 第33页 |
3.4 任丘市社区矫正的现状 | 第33-41页 |
3.4.1 任丘市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设置和工作队伍的现状 | 第33-34页 |
3.4.2 任丘市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基地和经费的现状 | 第34页 |
3.4.3 任丘市社区矫正服刑人员情况 | 第34-39页 |
3.4.4 任丘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任丘市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 第41-49页 |
4.1 任丘市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4.1.1 社区服刑人员不服从监管现象严重 | 第41-42页 |
4.1.2 相关部门与社区矫正机构协调联动衔接不畅 | 第42-43页 |
4.1.3 社区矫正监督管控水平不高 | 第43页 |
4.1.4 社区服刑人员的就业、培训、救助存在制度性障碍 | 第43-44页 |
4.1.5 “技防”监控存在死角,人机分离现象存在 | 第44页 |
4.2 任丘市社区矫正存在问题的根源 | 第44-49页 |
4.2.1 社区矫正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 第44-45页 |
4.2.2 社区矫正机构与相关各部门配套协作制度不健全 | 第45-46页 |
4.2.3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 第46页 |
4.2.4 社区矫正经费保障缺位或不足 | 第46-47页 |
4.2.5 对矫正人员的监管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的建议 | 第49-58页 |
5.1 加快推进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建设 | 第49-50页 |
5.2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 第50-53页 |
5.2.1 完善相关部门与司法行政机关之间协调衔接的工作机制 | 第50-51页 |
5.2.2 完善相关规定,明确责任分工 | 第51-52页 |
5.2.3 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 第52-53页 |
5.3 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专群结合”队伍建设 | 第53-54页 |
5.3.1 设立社区矫正执行官 | 第53页 |
5.3.2 壮大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务队伍 | 第53-54页 |
5.4 借鉴美国审前转处程序 | 第54-55页 |
5.5 完善社区矫正相关保障措施 | 第55页 |
5.6 优化矫正人员监督机制 | 第55-58页 |
5.6.1 GPS定位 | 第55-56页 |
5.6.2 新型电子腕带 | 第56页 |
5.6.3 矫正人员自助报告系统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