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教育的人性化探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2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1页 |
(二)相关概念的阐释 | 第11-17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 第23-24页 |
(五)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24-25页 |
一、学校道德教育缺乏人性化的具体表征 | 第25-35页 |
(一)道德教育对象角度,学校道德缺乏人性化的关怀 | 第25-27页 |
(二)理想与现实:道德教育目标的失调 | 第27-30页 |
(三)道德教育内容与生活的割裂 | 第30-31页 |
(四)道德教育方法失当 | 第31-32页 |
(五)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失调 | 第32-35页 |
二、学校道德教育缺乏人性化的原因分析 | 第35-43页 |
(一)中国传统教育对人性压抑的影响犹存 | 第35-37页 |
(二)道德教育政治化对人的本性的忽视 | 第37-38页 |
(三)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道德教育对人性的消解 | 第38-40页 |
(四)学校道德教育自身诸因素共同作用 | 第40-43页 |
三、道德教育与人性的内在关联分析 | 第43-58页 |
(一)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析 | 第43-47页 |
(二)道德教育人性化的哲学理论依据 | 第47-56页 |
(三)道德教育与人性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思考 | 第56-58页 |
四、学校道德教育人性化的现实回应 | 第58-69页 |
(一)明晰道德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地位 | 第58-60页 |
(二)道德教育目标的确定更贴近学生 | 第60-63页 |
(三)道德教育内容选择上更贴近生活 | 第63-64页 |
(四)道德教育方法上融合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方法 | 第64-67页 |
(五)道德教育评价要更加科学化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