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城市风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1.2 临夏市的民族风貌困境 | 第11页 |
1.1.3 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社区的关系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1.3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3.1 城市风貌保护与建设研究 | 第14-18页 |
1.3.2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 第18-20页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1 文献研究 | 第21页 |
1.5.2 实地调研法 | 第21页 |
1.5.3 归纳演绎法 | 第21页 |
1.5.4 多学科交叉研究 | 第21-22页 |
1.6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6.2 论文框架 | 第23-24页 |
2.穆斯林聚居区风貌特色研究 | 第24-36页 |
2.1 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 | 第24-26页 |
2.1.1 穆斯林聚居历程 | 第25-26页 |
2.1.2 穆斯林聚居区风貌的区域划分 | 第26页 |
2.2 穆斯林聚居区的文化 | 第26-32页 |
2.2.1 宗教信仰 | 第27-28页 |
2.2.2 穆斯林的民族风俗 | 第28-29页 |
2.2.3 穆斯林的聚居原则 | 第29-31页 |
2.2.4 穆斯林的环境伦理观 | 第31-32页 |
2.3 穆斯林聚居区建筑风貌特征 | 第32-36页 |
2.3.1 清真寺的建筑特征 | 第32-34页 |
2.3.2 穆斯林民居建筑特征 | 第34-35页 |
2.3.3 穆斯林聚居区的色彩风貌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页 |
3.尺度层级下的社区绿色基础设施 | 第36-50页 |
3.1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特征 | 第36-37页 |
3.2 绿色基础设施的层级体系 | 第37-38页 |
3.2.1 区域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 | 第37-38页 |
3.2.2 市域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 | 第38页 |
3.2.3 社区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 | 第38页 |
3.3 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 | 第38-40页 |
3.3.1 中心控制点 | 第38-39页 |
3.3.2 连接通道 | 第39页 |
3.3.3 小型场地 | 第39-40页 |
3.4 社区绿色基础设施的功能 | 第40-41页 |
3.4.1 调节功能 | 第40页 |
3.4.2 人文功能 | 第40页 |
3.4.3 供给功能 | 第40-41页 |
3.4.4 支撑功能 | 第41页 |
3.5 社区绿色基础设施构建 | 第41-49页 |
3.5.1 社区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原则 | 第41-42页 |
3.5.2 社区绿色基础设施构建途径 | 第42-43页 |
3.5.3 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案例 | 第43-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临夏市城市风貌特色下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 第50-62页 |
4.1 变迁与契合—— 临夏市城市风貌变化进程 | 第50-51页 |
4.2 资源与文化—— 文化传承与环境适应发展 | 第51-53页 |
4.2.1 自然地理 | 第51-52页 |
4.2.2 人文历史 | 第52-53页 |
4.3 徘徊与发展—— 临夏市民族风貌空间载体分析 | 第53-58页 |
4.3.1 临夏市民族风貌区 | 第53-54页 |
4.3.2 临夏市民族风貌带 | 第54-55页 |
4.3.3 临夏市民族风貌核 | 第55页 |
4.3.4 临夏市民族风貌符号 | 第55-58页 |
4.4 保护与融合—— 临夏市民族风貌特色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 第58-61页 |
4.4.1 绿色中心控制点结合城市民族风貌核 | 第59-60页 |
4.4.2 绿色连接通道结合城市民族风貌带 | 第60页 |
4.4.3 绿色小型场地融入城市民族风貌区 | 第60-61页 |
4.4.4 民族风貌符号引入绿色基础设施 | 第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八坊民族风貌保护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并行的实现途径 | 第62-78页 |
5.1 八坊穆斯林聚居区现状分析 | 第62-68页 |
5.1.1 八坊穆斯林聚居区风貌现状 | 第62-66页 |
5.1.2 八坊穆斯林聚居区基础设施现状 | 第66-68页 |
5.2 八坊穆斯林聚居区民族风貌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 第68-69页 |
5.2.1 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 第68-69页 |
5.2.2 营造穆斯林宜居环境 | 第69页 |
5.2.3 保护传承聚居区民族风貌 | 第69页 |
5.2.4 实现人与自然关系调和 | 第69页 |
5.2.5 实现聚居区综合振兴 | 第69页 |
5.3 八坊穆斯林聚居区民族风貌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 第69-78页 |
5.3.1 构建八坊穆斯林聚居区网络结构框架 | 第70-71页 |
5.3.2 建设有民族风格的绿色交通设施 | 第71-74页 |
5.3.3 更新与恢复滨河绿色空间 | 第74-76页 |
5.3.4 建造适应民族风俗的绿色庭院 | 第76-77页 |
5.3.5 倡导居民参与聚居区建设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页 |
6.总结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