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翻译理论在信息类文本中的应用--以《伦敦的100处古迹》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翻译任务描述 | 第7页 |
| 材料及作者简介 | 第7页 |
| 选材原由 | 第7-8页 |
| 翻译过程 | 第8页 |
| 论文选题综述 | 第8-10页 |
| 第一章 信息类文本与通俗类历史文本的关系 | 第10-14页 |
| 1.1 文本类型的划分 | 第10-11页 |
| 1.2 信息类文本的特点 | 第11页 |
| 1.3 《伦敦的100处古迹》的文本类型 | 第11页 |
| 1.4 英汉信息类文本的语言差异及解决办法 | 第11-14页 |
| 1.4.1 词汇层面 | 第12页 |
| 1.4.2 句法层面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交际翻译理论的特点、原则及可行性 | 第14-17页 |
| 2.1 交际翻译理论概述 | 第14页 |
| 2.2 交际翻译理论与其它类似理论的区别 | 第14-15页 |
| 2.3 交际翻译理论的原则 | 第15-16页 |
| 2.4 交际翻译理论在信息类文本翻译中的可行性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交际翻译理论在信息类文本中的应用 | 第17-27页 |
| 3.1 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 | 第17-21页 |
| 3.1.1 替换法 | 第17-18页 |
| 3.1.2 增词译法 | 第18-19页 |
| 3.1.3 词义引申法 | 第19-21页 |
| 3.2 注重交际效果的传达 | 第21-23页 |
| 3.2.1 四字格的使用 | 第22-23页 |
| 3.3 发挥译入语优势 | 第23-27页 |
| 3.3.1 断句译法 | 第24-25页 |
| 3.3.2 换序译法 | 第25-27页 |
| 结语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 附录一 英文原文 | 第29-51页 |
| 附录二 中文原文 | 第51-6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