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微课程设计研究--以圆锥曲线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及问题 | 第9-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 第9-10页 |
(2) 微型学习的兴起与发展 | 第10页 |
(3) 教师教学的困境 | 第10-12页 |
(4) 圆锥曲线选取意义 | 第12-13页 |
2. 研究问题 | 第13页 |
(二) 研究目的、意义、方法 | 第13-1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2) 内容分析法 | 第15-16页 |
二、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 已有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 课程设计的研究 | 第16-17页 |
(2) 微课程的研究 | 第17-18页 |
2. 对现有研究的启示 | 第18-19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 课程设计 | 第19-20页 |
2. 微课程 | 第20-21页 |
3. 微课程设计 | 第21页 |
(三) 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 第21-26页 |
1.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1) 自我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3) 非正式学习 | 第23-24页 |
2. 可行性分析 | 第24-26页 |
(1) 学生内因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页 |
(2) 环境、技术外因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26页 |
三、研究思路与微课程设计前期分析 | 第26-4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二) 微课程设计前期分析 | 第26-47页 |
1. 可汗学院微课程分析 | 第26-32页 |
(1) 可汗学院比例和圆锥曲线内容分析 | 第26-29页 |
(2) 传统课程与可汗课程的比较 | 第29页 |
(3) 可汗学院微课程启示 | 第29-32页 |
2. 学情分析 | 第32-37页 |
(1) 学情分析意义 | 第33页 |
(2) 学情分析方法 | 第33-37页 |
3. 学习内容方面 | 第37-42页 |
(1) 圆锥曲线内容研究 | 第37-40页 |
(2) 内容“微课程”化价值 | 第40-41页 |
(3) 内容分析模板 | 第41-42页 |
4. 微课程设计模式及设计表 | 第42-47页 |
(1) 微课程设计模式 | 第42-45页 |
(2) 微课程设计表 | 第45-47页 |
四、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课程”的实现 | 第47-69页 |
(一) 微课程设计原则与课型分类 | 第47-48页 |
1. 设计原则 | 第47-48页 |
2. 课型分类 | 第48页 |
(二) 微课程的设计规划与实现 | 第48-69页 |
1. 圆锥曲线微课程设计规划 | 第49-51页 |
(1) 圆锥曲线下椭圆系列微课程设计规划 | 第49页 |
(2) 圆锥曲线下双曲线系列微课程设计规划 | 第49-50页 |
(3) 圆锥曲线下抛物线系列微课程设计规划 | 第50-51页 |
(4) 圆锥曲线系列微课程拓展设计规划 | 第51页 |
2. 圆锥曲线微课程实现案例 | 第51-69页 |
(1) 椭圆概念微课程 | 第51-56页 |
(2)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讲评微课程 | 第56-63页 |
(3) 抛物线标准方程习题微课程 | 第63-69页 |
五、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一) 研究成果与不足 | 第69-70页 |
(二) 后续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