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虚拟学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理论综述及相关概念第17-24页
    2.1 理论依据第17-18页
        2.1.1 建构主义理论第17页
        2.1.2 认知负荷理论第17-18页
        2.1.3 发现学习理论第18页
    2.2 虚拟学具的内涵第18-20页
        2.2.1 虚拟学具的定义第18-19页
        2.2.2 虚拟学具的分类第19页
        2.2.3 虚拟学具的特征第19-20页
    2.3 虚拟学具使用环境——以未来教室为例第20-23页
        2.3.1 未来教室硬件简介第20-21页
        2.3.2 未来教室软件简介第21-22页
        2.3.3 未来教室特征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分析第24-34页
    3.1 调查目的第24页
    3.2 调查方法第24页
        3.2.1 问卷调查法第24页
        3.2.2 访谈法第24页
    3.3 调查对象第24-25页
    3.4 前测及分析第25-33页
        3.4.1 关于高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第25-28页
        3.4.2 关于高中生生物学习注意力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第28-31页
        3.4.3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形式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第31-33页
    3.5 调查总结第33-34页
第四章 虚拟学具教学模型构建第34-44页
    4.1 虚拟学具教学模型构建理论基础第34-35页
        4.1.1 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第34页
        4.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34页
        4.1.3 “有意义学习”理论第34-35页
        4.1.4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第35页
        4.1.5 多元智能理论第35页
    4.2 虚拟学具教学模型的构建第35-39页
        4.2.1 虚拟学具教学模型构建的指导思想第35-36页
        4.2.2 虚拟学具教学模型的构建原则第36-37页
        4.2.3 虚拟学具教学模型构建第37-39页
    4.3 虚拟学具教学模型分析第39-41页
        4.3.1 分析教学目标第39页
        4.3.2 分析学习者特征第39页
        4.3.3 确定教学起点第39页
        4.3.4 选择教学分支第39-41页
    4.4 虚拟学具教学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运用第41-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虚拟学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第44-74页
    5.1 实验的设计第44-50页
        5.1.1 实验目的第44页
        5.1.2 实验对象第44页
        5.1.3 实验方法第44页
        5.1.4 实验材料第44-50页
    5.2 实验的实施第50-56页
        5.2.1 教学环境第50页
        5.2.2 教学实施过程第50-56页
    5.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第56-72页
        5.3.1 生物虚拟学具对高中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第56-59页
        5.3.2 生物虚拟学具对高中生学习注意力的调查分析第59-62页
        5.3.3 生物虚拟学具对高中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第62-68页
        5.3.4 生物虚拟学具对高中生学习认知负荷的调查分析第68-72页
        5.3.5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第72页
    5.4 应用效果评价第72-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5页
    6.1 研究内容的总结第74页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第78-85页
    附录1 高中生物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第78-79页
    附录2 高中生物虚拟学具应用效果调查表第79-81页
    附录3 高中生物虚拟学具使用认知负荷调查表第81-83页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第83-84页
    附录5 高中生物虚拟学具教学照片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体学视角下甘肃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
下一篇:从概念隐喻视角对比分析《红楼梦》中灯谜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