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SPOC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页
        (二)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8页
        (一) SPOC的相关研究第11-16页
        (二) 协作学习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三) 研究现状小结第17-18页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页
        (一) 研究目的第18页
        (二) 研究意义第18页
    四、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第18-19页
        (一) 研究内容第18-19页
        (二) 论文框架第19页
    五、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0-23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0-21页
        (一) SPOC第20页
        (二) 协作学习第20-21页
        (三) 基于SPOC的协作学习第21页
    二、理论基础第21-23页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1-22页
        (二) 人本主义理论第22页
        (三) 活动理论第22-23页
第三章 基于SPOC的协作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3-33页
    一、调查目的、方法与实施第23页
        (一) 调查目的第23页
        (二) 调查方法第23页
        (三) 调查实施第23页
    二、调查结果分析第23-31页
        (一) 以通识类课程为对象的分析第23-26页
        (二) 以专业类课程为对象的分析(本科生)第26-29页
        (三) 以专业类课程为对象的分析(研究生)第29-31页
    三、基于SPOC的协作学习现状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基于SPOC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第33-39页
    一、设计原则第33-34页
        (一) 协作性原则第33页
        (二) 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第33页
        (三) 指导性原则第33-34页
        (四)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第34页
        (五) 开放性原则第34页
    二、设计依据第34-35页
        (一) 基于调查的依据第34-35页
        (二) 基于理论的依据第35页
    三、协作学习活动课程分类第35-36页
    四、基于SPOC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第36-39页
        (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第36页
        (二) 协作学习内容的确定第36页
        (三) 协作学习小组的确定第36-37页
        (四) 协作学习活动流程的确定与学习活动评价设计第37-39页
第五章 基于SPOC的协作学习活动实践与评价第39-80页
    一、基于通识课的协作学习活动实践与评价第39-53页
        (一) 第一轮实践第39-43页
        (二) 第二轮实践第43-53页
    二、基于专业课的协作学习活动实践与评价第53-76页
        (一) 第一轮实践第53-61页
        (二) 第二轮实践第61-72页
        (三) 第三轮实践第72-76页
    三、策略与建议第76-80页
        (一) 基于SPOC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流程第77-78页
        (二) 基于SPOC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与建议第78-8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一、研究结论第80-81页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1-82页
        (一) 研究不足第81页
        (二) 研究展望第81-82页
注释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附录1 《手机人像摄影》网络课程学习情况调查第89-91页
附录2 《手机人像摄影》网络课程小组协作学习效果调查问卷第91-93页
附录3 手机人像摄影作品评价量表第93-94页
附录4 《手机人像摄影》网络课程线下协作学习效果访谈提纲第94-95页
附录5 教育技术学专业MOOC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第95-97页
附件6 《网络课程与学习评价》课程学习情况调查第97-99页
附录7 《网络课程与学习评价》协作学习效果调查问卷第99-101页
附录8 《网络课程与学习评价》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表第101-102页
附录9 《网络课程与学习评价》协作学习效果访谈提纲第102-103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省独立学院应急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深圳市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