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第一节 译者主体性的发展研究 | 第11-17页 |
一、译者的“隐形” | 第11-13页 |
二、文化转向:译者从“隐形”趋于“显形” | 第13页 |
三、译者的“显形” | 第13-17页 |
第二节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译者主体性理论概述 | 第19-35页 |
第一节 译者主体性的定义 | 第19页 |
第二节 译者主体性的特征 | 第19-24页 |
第三节 译者主体性的内涵 | 第24-27页 |
一、解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 | 第24-25页 |
二、语言顺应理论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 | 第25-26页 |
三、操纵学派理论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 | 第26-27页 |
第四节 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因素 | 第27-35页 |
一、内部因素 | 第28-30页 |
二、外部因素 | 第30-35页 |
第四章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简介 | 第35-39页 |
第一节 原作介绍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中译本介绍 | 第36-39页 |
第五章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中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 第39-57页 |
第一节 译者主体性在对原作的阐释上的体现 | 第39-43页 |
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表达 | 第39-41页 |
二、译者的创造性在译本中的体现 | 第41-43页 |
第二节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策略上的体现 | 第43-49页 |
一、灵活意译 | 第43-44页 |
二、视角转换 | 第44-47页 |
三、巧妙删译 | 第47-49页 |
第三节 译者主体性在影响因素作用下的体现 | 第49-57页 |
一、意识形态和赞助者 | 第49-52页 |
二、文化意识 | 第52-54页 |
三、目标读者 | 第54-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