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光皮木瓜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述 | 第12-16页 |
1.2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油脂萃取中的应用研究 | 第16-18页 |
1.3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木瓜籽油及果肉黄酮制备工艺研究 | 第23-36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4 木瓜籽及果肉营养成分分析 | 第24-25页 |
2.2.5 木瓜籽油脂提取 | 第25-26页 |
2.2.6 不同方法所得木瓜籽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26页 |
2.2.7 木瓜果肉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6页 |
2.2.8 木瓜果肉黄酮的柱层析分离 | 第26-27页 |
2.2.9 AB-8 大孔树脂制备木瓜果肉黄酮及萃取纯化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2.3.1 木瓜籽、果肉营养成分分析 | 第28页 |
2.3.2 浸提溶剂对木瓜籽油得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3 不同提取方法对木瓜籽油得率的影响 | 第29页 |
2.3.4 不同提取方法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影响 | 第29-32页 |
2.3.5 木瓜果肉黄酮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 第32-33页 |
2.3.6 木瓜果肉黄酮的纯化 | 第33-34页 |
2.3.7 大孔树脂制备与萃取分离木瓜果肉黄酮 | 第34-35页 |
2.4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木瓜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O/W型护肤霜研制 | 第36-51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3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3.2.3 亚临界流体萃取木瓜籽油单因素试验 | 第37页 |
3.2.4 亚临界流体萃取木瓜籽油响应面试验 | 第37页 |
3.2.5 亚临界流体萃取木瓜籽油理化特征指标与质量分析 | 第37-38页 |
3.2.6 木瓜籽油O/W型护肤霜的研制 | 第38-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3.3.1 亚临界流体萃取木瓜籽油单因素试验 | 第40-42页 |
3.3.2 响应面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木瓜籽油工艺参数 | 第42-45页 |
3.3.3 亚临界流体萃取木瓜籽油理化特征指标与质量分析 | 第45-47页 |
3.3.4 木瓜籽油O/W型护肤霜研制 | 第47-50页 |
3.4 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CSF-E结构鉴定与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 第51-68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51-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2.3 CSF-E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测定 | 第52页 |
4.2.4 CSF-E的结构鉴定 | 第52页 |
4.2.5 CSF-E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 第52-53页 |
4.2.6 CSF-E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研究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4-66页 |
4.3.1 CSF-E中总黄酮与总酚含量测定 | 第54页 |
4.3.2 CSF-E的结构鉴定 | 第54-55页 |
4.3.3 HPLC-DAD-ESI-MS/MS图谱解析 | 第55-60页 |
4.3.4 CSF-E体外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 第60-65页 |
4.3.5 CSF-E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研究 | 第65-66页 |
4.4 结论 | 第66-68页 |
第五章 CSF-E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 第68-78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8-71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5.2.2 实验动物 | 第69页 |
5.2.3 主要试剂 | 第69页 |
5.2.4 实验仪器 | 第69页 |
5.2.5 动物建模及给药 | 第69-70页 |
5.2.6 样本采集 | 第70页 |
5.2.7 生化指标测定 | 第70页 |
5.2.8 小鼠肾脏组织形态学 | 第70页 |
5.2.9 蛋白免疫印迹 | 第70-71页 |
5.2.10 统计学分析 | 第71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1-77页 |
5.3.1 高尿酸血症建模时间的确定 | 第71-72页 |
5.3.2 CSF-E对高尿酸血症和正常小鼠血清尿酸及肾功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5.3.3 CSF-E对高尿酸血症和正常小鼠血清和肝脏XOD的影响 | 第73-74页 |
5.3.4 CSF-E对高尿酸血症和正常小鼠血清白球比的影响 | 第74-75页 |
5.3.5 CSF-E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75页 |
5.3.6 CSF-E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 第75-76页 |
5.3.7 CSF-E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mURAT1和mOAT1蛋白水平的影响 | 第76-77页 |
5.4 结论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79-80页 |
6.3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