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课题缘起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一、生成教学的理论研究 | 第8页 |
二、生成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 | 第8-9页 |
三、教学的资源生成研究 | 第9-10页 |
四、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一、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内涵 | 第11页 |
二、有效生成教学的内涵 | 第11-12页 |
三、教学生成与生成教学的内涵 | 第12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第12-13页 |
二、群体动力理论 | 第13页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第13页 |
第三章 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生成教学的必要条件和相关因素 | 第13-20页 |
第一节 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生成教学的必要条件 | 第13-17页 |
一、开放环境的营造 | 第13-15页 |
二、互动交流的增强 | 第15-16页 |
三、有效生成的科学整合与引导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生成教学的相关因素 | 第17-20页 |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 第17-19页 |
二、学生学习状况与心理认同的影响 | 第19-20页 |
第四章 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生成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实 | 第20-30页 |
第一节 有效教学与三维目标 | 第20页 |
第二节 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生成目标的策略与案例 | 第20-22页 |
一、巧用学生错误,有效传授知识 | 第20-21页 |
二、引导学生质疑,深入知识教学 | 第21-22页 |
三、利用突发事件,推进知识教学 | 第22页 |
第三节 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生成目标的策略与案例 | 第22-26页 |
一、弹性预设,注重留白 | 第22-23页 |
二、讨论探究,注重体验 | 第23-26页 |
第四节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目标的策略与案例 | 第26-28页 |
一、把握节外生枝,生成价值观 | 第26-27页 |
二、利用情感交流 浸润价值观 | 第27-28页 |
第五节 生成教学三维目标落实的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 | 第33-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