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引言 | 第11-23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 1.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绩效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 第11-12页 |
| 2. 对我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反思 | 第12-14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1. 关于教师绩效评价目的的研究 | 第14-15页 |
| 2. 关于教师绩效评价内容的研究 | 第15-17页 |
| 3. 关于教师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7-18页 |
| 4. 关于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 第18-20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1. 处理奖惩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矛盾,构建以绩效评价为主导的教师评价机制 | 第20页 |
| 2. 处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与评价标准单一性的矛盾,构建一套符合国情的多元化教师绩效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 3. 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 第21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1. 文献研究 | 第21-22页 |
| 2. 调查研究 | 第22页 |
| 3. 案例分析 | 第22-23页 |
| 一、解读教师绩效评价 | 第23-29页 |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7页 |
| 1. 评价与教师绩效评价 | 第23-24页 |
| 2. 绩效与教师绩效 | 第24-26页 |
| 3. 教师绩效评价 | 第26-27页 |
| (二)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意义 | 第27-29页 |
| 1. 为学校人事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 第27-28页 |
| 2. 有利于加强学校绩效管理,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 | 第28-29页 |
| 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9-39页 |
| (一) 教师绩效评价调查现状 | 第29-34页 |
| 1. 调查对象的构成 | 第29-30页 |
| 2. 教师绩效评价目标的设定 | 第30页 |
| 3. 在教师绩效评价标准上,学校与教师期望有明显差距 | 第30-31页 |
| 4. 教师绩效评价主体 | 第31-32页 |
| 5. 教师绩效评价结果 | 第32-33页 |
| 6. 调查现状中的其他问题 | 第33-34页 |
| (二) 教师绩效评价调查的问题表征 | 第34-37页 |
| 1. 教师绩效评价存在理念与实践上的偏差 | 第34-35页 |
| 2. 教师绩效评价脱离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怀 | 第35-36页 |
| 3. 教师绩效评价过多地与学生考试成绩直接挂钩 | 第36页 |
| 4. 教师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广受质疑 | 第36-37页 |
| (三) 教师绩效评价的问题归因 | 第37-39页 |
| 1. 教师绩效评价理论认识不足 | 第37页 |
| 2. 教师绩效评价实践研究较少 | 第37页 |
| 3. 教师绩效评价主体的评价素养缺失 | 第37-38页 |
| 4. 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缺少监督机制 | 第38-39页 |
| 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评价的构想 | 第39-57页 |
| (一) 教师绩效评价的评价理念 | 第39-40页 |
| (二) 教师绩效评价的评价原则 | 第40-41页 |
| 1. 公开、透明原则 | 第40页 |
| 2. 可靠与客观的原则 | 第40页 |
| 3. 及时反馈的原则 | 第40-41页 |
| 4. 可行性原则 | 第41页 |
| (三) 教师绩效评价的评价目标 | 第41-42页 |
| 1.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目标的制定 | 第41页 |
| 2. 教师绩效评价目标的设定要既体现奖惩,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41-42页 |
| (四) 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 | 第42-47页 |
| 1. 确定教师绩效评价内容时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 第42-43页 |
| 2. 教师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43-45页 |
| 3. 教师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 | 第45-47页 |
| (五) 教师绩效评价主体 | 第47-49页 |
| 1. 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评价 | 第47页 |
| 2. 学生和家长的评价 | 第47-48页 |
| 3. 同事的评价 | 第48页 |
| 4. 教师自我评价 | 第48页 |
| 5. 学校考评小组评价 | 第48-49页 |
| (六) 教师绩效评价方法 | 第49-53页 |
| 1. 基础绩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 第49-51页 |
| 2. 任务绩效采取量化评价方法 | 第51-53页 |
| (七) 教师绩效评价的具体操作流程 | 第53-57页 |
| 1. 制定评价方案 | 第54页 |
| 2. 确定评价周期 | 第54页 |
| 3. 确定评价者 | 第54页 |
| 4. 制定评价标准 | 第54-55页 |
| 5. 选择评价方法 | 第55页 |
| 6. 收集信息数据 | 第55页 |
| 7. 开展考核评价 | 第55页 |
| 8. 解析评价结果 | 第55-57页 |
| 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评价的案例评析 | 第57-74页 |
|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57-58页 |
| (二) S 中学教师绩效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 | 第58-69页 |
| 1. 调整教师评价理念 | 第58页 |
| 2. 确立教师绩效评价原则 | 第58-59页 |
| 3. 多元评价主体及具体评价内容 | 第59-64页 |
| 4.S 中学绩效考核内容及量化计分办法 | 第64-69页 |
| (三) S 中学实施教师绩效评价的案例评析 | 第69-72页 |
| 1.S 中学实施教师绩效评价的成效 | 第69-71页 |
| 2.S 中学在教师绩效评价改革的中的不足 | 第71-72页 |
| (四) 实施教师绩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 第72-74页 |
| 1. 正确认识评价主体多元化问题 | 第72-73页 |
| 2. 提高评价主体的素养 | 第73页 |
| 3. 要重视绩效评价的校园文化建设 | 第73-74页 |
| 结语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附录A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调查问卷 | 第78-82页 |
| 附录B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