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的历史比较及语音构拟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选题的意义 | 第8-10页 |
| ·应用历史比较法研究闽南方言 | 第8页 |
| ·建构闽南方言亲缘谱系树 | 第8-9页 |
| ·阐明词汇条件的重要作用 | 第9-1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方言调查报告 | 第10页 |
| ·语音比较研究 | 第10页 |
| ·原始语构拟及层次分析 | 第10-12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2-17页 |
| ·词汇条件分析 | 第12-14页 |
| ·普遍对应、完全对应、一致对应、核心一致对应 | 第14-15页 |
| ·还原比较法 | 第15-17页 |
| ·内部比较 | 第15页 |
| ·外部比较 | 第15-16页 |
| ·还原比较的目的 | 第16-17页 |
| 4. 原始闽南语的构拟 | 第17-41页 |
| ·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 第17-20页 |
| ·语音对应规律的建立及检验 | 第20-28页 |
| ·语音对应规律的建立 | 第20页 |
| ·语音对应规律的检验 | 第20-28页 |
| ·原始闽南语声韵调系统的构拟 | 第28-41页 |
| ·声母系统 | 第29-32页 |
| ·韵母系统 | 第32-39页 |
| ·声调系统 | 第39-41页 |
| 5. 原始闽南语与《切韵》的比较 | 第41-58页 |
| ·声母的比较 | 第42-45页 |
| ·P组声母 | 第42页 |
| ·T组声母 | 第42-43页 |
| ·Ts组声母 | 第43-44页 |
| ·K组和H组声母 | 第44-45页 |
| ·韵母的比较 | 第45-57页 |
| ·果摄 | 第45-46页 |
| ·假摄 | 第46页 |
| ·遇摄 | 第46-47页 |
| ·蟹摄 | 第47-48页 |
| ·止摄 | 第48-49页 |
| ·效摄 | 第49-50页 |
| ·流摄 | 第50页 |
| ·咸摄 | 第50-51页 |
| ·深摄 | 第51页 |
| ·山摄 | 第51-53页 |
| ·臻摄 | 第53-54页 |
| ·宕摄 | 第54页 |
| ·江摄 | 第54-55页 |
| ·曾摄 | 第55页 |
| ·梗摄 | 第55-56页 |
| ·通摄 | 第56-57页 |
| ·声调的比较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页 |
| 6.闽南方言的亲缘分群 | 第58-62页 |
| ·闽南方言亲缘分群的三种方案 | 第58-61页 |
| ·创新特征 | 第58-60页 |
| ·核心词保留率 | 第60页 |
| ·同音关系差异率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7. 总结 | 第62-64页 |
| 附录Ⅰ:声韵调对应规律总表 | 第64-73页 |
| 附录Ⅱ:原始闽南语最早时间层次的语素构拟 | 第73-97页 |
| 附录Ⅲ:闽南方言核心语素表 | 第97-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 表格索引 | 第103-104页 |
| 图表索引 | 第104-105页 |
| 后记 | 第105-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