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6页 |
·企业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的结构框架和内容 | 第17-19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7页 |
·论文的基本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 | 第19-37页 |
·员工满意度的内涵 | 第19-21页 |
·员工满意度的定义 | 第19-20页 |
·员工满意度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员工满意度的维度研究 | 第21-24页 |
·员工满意度相关因素研究 | 第24-30页 |
·员工满意度的前因变量研究 | 第24-28页 |
·员工满意度的结果研究 | 第28-30页 |
·员工满意度的基础理论——激励理论研究 | 第30-33页 |
·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31页 |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 第31页 |
·阿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的“生存、关系、成长论”(ERG理论) | 第31-32页 |
·弗鲁姆(Victor H.Vroom)的期望理论 | 第32页 |
·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 | 第32页 |
·洛克(E.A.Loker)的目标设定理论 | 第32-33页 |
·情境模型理论(Situational Model) | 第33页 |
·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及工具 | 第33-36页 |
·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 | 第33-34页 |
·员工满意度调查工具 | 第34-36页 |
·对已有研究的评论 | 第36-37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37-46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7页 |
·研究对象 | 第37-39页 |
·研究工具 | 第39-44页 |
·问卷设计思路 | 第40-41页 |
·问卷设计 | 第41-42页 |
·问卷的信度及效度检验 | 第42-44页 |
·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与方法 | 第44-46页 |
·数据统计分析工具 | 第44-45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第4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6-58页 |
·员工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 | 第46-55页 |
·员工满意度总体得分 | 第46-47页 |
·不同类型员工总体满意度比较 | 第47-50页 |
·员工满意度各维度比较 | 第50-55页 |
·山东HB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55-58页 |
·员工工作环境不理想 | 第55页 |
·福利待遇不能满足员工现有需求 | 第55页 |
·缺乏沟通途径,企业政策未能及时下达 | 第55-56页 |
·没有形成起行之有效的基层员工激励方法 | 第56页 |
·基层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狭窄 | 第56-57页 |
·培训作为促进员工发展的重要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 第57页 |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足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6页 |
·结论 | 第58页 |
·山东HB集团有限公司提升基层员工满意度的对策 | 第58-64页 |
·加强工作环境建设 | 第58-59页 |
·提高福利待遇 | 第59页 |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 第59-60页 |
·充分发挥多种激励措施的作用 | 第60-62页 |
·加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 第62-63页 |
·因地制宜,加强员工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 | 第63-64页 |
·积极提升企业文化,创造自由开放、关爱员工的企业氛围 | 第64页 |
·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