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

潍坊方言事态助词“来”及其相关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7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研究现状第9-15页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5页
   ·本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15-16页
   ·本文的语料来源第16-17页
第一章 事态助词“来”的历史演变和语法化历程第17-24页
   ·事态助词“来”的形成和发展第17-22页
     ·“来”的句法分布第17-18页
     ·关于“V(+NP)+来”格式中的“NP”第18-19页
     ·关于“V(+NP)+来”格式中的“V”第19-22页
   ·潍坊方言中事态助词“来”的具体用例第22页
   ·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事态助词“来”的分类第24-31页
   ·本文对事态助词“来”的分类第26-28页
   ·“来_1”、“来_2”和“来_3”的关系第28-29页
   ·事态助词“来”分化的动因第29-30页
     ·事态助词“来”的范畴化第29页
     ·事态助词“来”的非范畴化第29-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事态助词“来_1”和“来_2”的研究第31-46页
   ·事态助词“来_1”和“来_2”的位置第32-34页
     ·句末位置的“来”第32页
     ·句中位置的“来”第32-33页
     ·处在两种不同标记下的“来”第33-34页
   ·事态助词“来”应用中的限制条件第34-36页
     ·事态助词“来”使用中的句义限制第35-36页
     ·事态助词“来”对动词的选择第36页
   ·事态助词“来”与时间词的同现和使用第36-39页
   ·事态助词“来”的意义和功能第39-45页
     ·表时和传信:“来”的表义功能第39-41页
     ·粘着和定位:“来”的完句功能第41-42页
     ·停顿和照应:“来”的篇章功能第42-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事态助词“来_3”的研究第46-51页
   ·“来_3”的位置选择和限制条件第47-48页
     ·句末位置第47页
     ·限制条件第47-48页
   ·“来_3”的意义和功能第48-50页
     ·表疑和感叹:“来_3”的表义功能第48-49页
     ·粘着和定位:“来_3”的完句功能第49页
     ·停顿和照应:“来_3”的篇章功能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来”和普通话中相关功能词的比较第51-68页
   ·“来_1”和“了”的比较第51-58页
     ·“来”和“了”功能比较第53页
     ·“来_1”和“了”分布比较第53-55页
     ·“来_1”和“了”表义比较第55-56页
     ·“来_1”和“了”的句法限制比较第56-58页
   ·“来_2”和“过_2”的比较第58-62页
     ·“来_1”和“过_2”的功能比较第58-59页
     ·“来_2”和“过_2”分布比较第59-60页
     ·“来_2”和“过_2”表义比较第60-61页
     ·“来_2”和“过_2”句法限制比较第61-62页
   ·“来_1”、“来_2”和“来着”的比较第62-64页
   ·“来_3”和“呢”、“呀”的比较第64-67页
     ·疑问句中的“来_3”与普通话的“呢”第65页
     ·感叹句中的“来_3”与普通话的“呀”第65页
     ·“来_3”和“呢”、“呀”的分布比较第65-66页
     ·“来_3”和“呢”、“呀”的句式比较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结语第68-70页
   ·本文的结论第68页
   ·存在的问题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的研究
下一篇:音美、形美、意美--图画书英译汉技巧的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