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11页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6-7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6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6-7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7-9页 |
(一) 关于长调的研究 | 第7-8页 |
(二) 关于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第一章 蒙古族长调概况 | 第11-20页 |
一、蒙古族长调概况 | 第11-16页 |
(一) 蒙古族长调的历史溯源 | 第11-12页 |
(二) 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色 | 第12-13页 |
(三) 蒙古族长调与各地区音乐风格特点 | 第13-14页 |
(四) 蒙古族长调的演唱形式 | 第14-16页 |
二、蒙古族长调音乐在蒙古族传统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价值 | 第16-20页 |
(一) 几代蒙古族长调传承人(歌唱家)简介 | 第17-18页 |
(二) 蒙古族长调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长调专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调查 | 第20-28页 |
一、长调专业的开设背景 | 第20-21页 |
二、长调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 | 第21-23页 |
三、长调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 第23-24页 |
四、长调专业教材编写与教学资料 | 第24-25页 |
五、长调专业教师队伍与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六、长调专业培养(学院派)与民间传承比较 | 第26-28页 |
(一) 学院派培养的特点 | 第26-27页 |
(二) 民间传承的特点 | 第27页 |
(三) 学院派与民间传承方式的整合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长调专业设置对民族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 | 第28-38页 |
一、内蒙古大学长调专业的成功经验 | 第28-33页 |
(一) 教师队伍来源多样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 第28-29页 |
(二) 彰显民族民间特色 | 第29-30页 |
(三) 继承和传播相结合 | 第30页 |
(四) 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认识长调的传承和保护 | 第30-32页 |
(五) 重视思想教育 | 第32-33页 |
二、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长调专业对民族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 | 第33-38页 |
(一) 调整长调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 第33-35页 |
(二) 长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 | 第35页 |
(三) 教学资源的改革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 第38-42页 |
一、教育与民族文化 | 第38页 |
二、民族高等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第38-40页 |
三、社会、学校、家庭多种传承途径的有机整合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附 | 第46-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