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视觉素养概念 | 第9-15页 |
·视觉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9-10页 |
·视觉素养内涵 | 第10-11页 |
·视觉素养外延 | 第11-15页 |
·视觉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大学生视觉素养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9-23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 高校大学生视觉素养现状实证调查 | 第23-34页 |
·问卷调查 | 第23-25页 |
·样本设计 | 第23-24页 |
·内容设计 | 第24-25页 |
·大学生视觉素养知识能力描述 | 第25-28页 |
·视觉信息偏好表现强烈 | 第25-26页 |
·对动态视觉信息符号偏好显著 | 第26页 |
·文化价值的量度水平尚可 | 第26-27页 |
·两种记忆能力参差有异 | 第27-28页 |
·大学生视觉素养认知能力描述 | 第28-31页 |
·浅度阐释欠全面,深度阐释答案丰富多样 | 第28-29页 |
·独立思考易受外界信息影响 | 第29-30页 |
·视觉信息批判能力微乎其微 | 第30-31页 |
·大学生视觉素养应用能力描述 | 第31-33页 |
·视觉传播手段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 第31-32页 |
·传播视觉信息形式与内容较难统一 | 第32页 |
·有技能者的创新和传播能力无法体现 | 第32-33页 |
·大学生视觉素养现状综述 | 第33-34页 |
3 大学生视觉素养成因分析 | 第34-49页 |
·知识能力成因分析 | 第34-38页 |
·媒介接触行为——影响视觉信息偏好 | 第34-35页 |
·学科专业——影响动态视觉符号偏好 | 第35页 |
·"过剩信息"——影响文化价值度量与经典影像记忆能力 | 第35-36页 |
·艺术熏陶——影响非经典影像记忆能力 | 第36-38页 |
·认知能力成因分析 | 第38-44页 |
·群体/个体差异导致阐释能力差异 | 第38-42页 |
·权威信源与遍在信息使"深入思考"偏离"中心路线" | 第42-44页 |
·应用能力成因分析 | 第44-46页 |
·学习动机欠缺导致相关技能熟练程度低下 | 第44-45页 |
·学习途径的缺乏导致相关技能演练不足 | 第45页 |
·相关技能掌握程度低下导致视觉交流角色局限 | 第45-46页 |
·大学生视觉素养成因综述 | 第46-49页 |
4 大学生视觉素养培育策略 | 第49-59页 |
·媒介环境的建构 | 第49-53页 |
·政府着意宣传 引起教育系统、家庭和学生对视觉素养培育的重视 | 第49页 |
·加强视觉信息传播管理力度 消除信源依赖不利影响 | 第49-50页 |
·整合与开发培育资源 解决"过剩信息"低质问题 | 第50-53页 |
·视觉素养天赋的激发 | 第53-55页 |
·家庭艺术熏陶 | 第53-54页 |
·学校素质教育 | 第54-55页 |
·视觉素养后天的养成 | 第55-59页 |
·技术型学习途径的达成 | 第55-57页 |
·参与式交流的实现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A 大学生视觉素养调查问卷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