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原理论文--船舶性能试验与设备论文

多机并车联合动力装置综合实验台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13页
     ·联合动力装置概况第10-11页
     ·轴带电机PTO/PTI概况第11-12页
     ·复杂推进轴系振动概况第12-13页
     ·系统隔振概况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3-17页
     ·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3-16页
     ·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多机并车实验台建设第19-42页
   ·实验台总体设计第19-23页
     ·设计的基本原则第19-20页
     ·传动方案设计第20-23页
   ·多机并车实验台布置第23-25页
   ·实验台主要部件及说明第25-38页
     ·柴油机第26-28页
     ·并车齿轮箱第28-31页
     ·电机第31-33页
     ·测功机选型的要求第33-34页
     ·复杂轴系设备第34-37页
     ·平板与隔振器第37-38页
     ·监控系统第38页
   ·多机并车动力动力装置运行模式第38-39页
   ·实验台主要功能第39-41页
   ·多机并车实验台主要特点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多机并车实验台监控系统设计第42-52页
   ·硬件设计第42-47页
     ·总体结构第42-43页
     ·实验台监控参数第43页
     ·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第43-44页
     ·工控机第44-45页
     ·上位机第45页
     ·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第45页
     ·多功能数据卡第45-46页
     ·油门执行器第46页
     ·通信和联网第46-47页
   ·软件设计第47-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柴-电联合控制策略研究第52-65页
   ·柴-电联合并车原理分析第52-59页
   ·柴-电联合并车控制策略分析第59-64页
     ·单柴油机PTI并车第59-62页
     ·两柴油机PTI并车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实验台部分典型应用举例第65-88页
   ·轴系扭振基本理论第65-69页
     ·轴系扭振计算当量模型的建立第65-67页
     ·轴系扭振计算方程及求解方法第67-69页
   ·双柴油机并车推进轴系扭振激励分析第69-71页
     ·概述第69-70页
     ·双柴油机并车系统对激励的影响第70-71页
   ·双柴油机扭振计算第71-80页
     ·自由振动第71-74页
     ·强迫振动第74-80页
   ·双柴油机并车扭振测试及分析第80-86页
     ·测试方法第80-81页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81-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0页
   ·总结第88-89页
   ·展望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轮摩托车平顺性研究与振动测试平台开发
下一篇:影响城郊蔬菜健康质量的釆储控制措施及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