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章 赛译《水浒传》的翻译动机、策略与潜在的“归化” | 第15-22页 |
第一节 文化传播与“异化”的翻译策略 | 第15-17页 |
1、《水浒传》在西方的传播 | 第15-16页 |
2、赛译《水浒传》“异化”的翻译策略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对赛译“异化”策略的不同评价 | 第17-19页 |
1、否定的声音 | 第17-18页 |
2、肯定的声音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现实的困境与潜在的归化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宗教文化的变异与归化 | 第22-27页 |
第一节 宗教术语的翻译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宗教仪式的传递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儒家思想的传递与改造 | 第27-35页 |
第一节 女性观念的改写 | 第27-31页 |
1、用词方面的叛逆 | 第27-29页 |
2、有意识的省译 | 第29-30页 |
3、编译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忠”与“义”的牵制与侧重 | 第31-35页 |
1、“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选择 | 第31-33页 |
2、译本版本之选择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误读的发生:异文化的移入与置换 | 第35-43页 |
第一节 文化冲突中的文化抉择 | 第35-38页 |
1、赛珍珠的双重文化背景 | 第35-37页 |
2、抉择中的倾向性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基督教对佛教、道教文化的潜在置换 | 第38-41页 |
1、赛珍珠对佛教与道教的看法 | 第38-39页 |
2、赛译本中出现的对佛教与道教的是“存真”还是“改写” | 第39-41页 |
第三节 人权观念、自由意识对儒教思想的隐形改写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潜在的“归化”与读者的接受热潮 | 第43-47页 |
第一节 归化与接受地文化的契合 | 第43-45页 |
1、译本的畅销与读者的接受热潮 | 第43页 |
2、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与读者的接受语境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双重语义中的“他者”:“异化”的“新奇”与“归化”的“熟悉”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