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3 本文相关术语介绍 | 第15-17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7-27页 |
1.5 本文语料选取及教材体例简介 | 第27-29页 |
1.6 本文研究对象及分析框架 | 第29-30页 |
1.7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1.8 本文结构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多模态数据库标注标准介绍 | 第33-40页 |
2.1 文本特征标注 | 第33-34页 |
2.1.1 文本形式特征标注 | 第33页 |
2.1.2 文本类型标注 | 第33-34页 |
2.2 图像特征标注 | 第34-37页 |
2.2.1 图像类型标注 | 第34-35页 |
2.2.2 图像展示方式标注 | 第35-36页 |
2.2.3 图像密度和大小、位置标注 | 第36-37页 |
2.3 图文关系标注 | 第37-40页 |
2.3.1 图文关系1标注及讨论范围 | 第38-39页 |
2.3.2 图文关系2标注及讨论范围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文本特征对比研究 | 第40-56页 |
3.1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文本形式特征对比分析 | 第40-44页 |
3.1.1 美国教材文本形式特征的系统性 | 第41-43页 |
3.1.2 苏教教材中的图标文本 | 第43-44页 |
3.1.3 教科教材行文中的字体使用不一致现象 | 第44页 |
3.2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文本类型对比分析 | 第44-51页 |
3.2.1 美国小学《科学》教材文本类型分布情况 | 第44-47页 |
3.2.2 国内两套小学《科学》教材文本类型分布情况 | 第47-51页 |
3.3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文本类型元功能特征对比分析 | 第51-54页 |
3.3.1 美国教材文本类型元功能分析 | 第52-53页 |
3.3.2 苏教和教科教材文本类型元功能分析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图像特征对比研究 | 第56-77页 |
4.1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图像类型及功能对比分析 | 第56-63页 |
4.1.1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图像类型对比分析 | 第56-61页 |
4.1.2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图元功能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4.2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图像展示方式对比分析 | 第63-71页 |
4.2.1 照片展示方式对比分析 | 第63-66页 |
4.2.2 模型图展示微观分析 | 第66-68页 |
4.2.3 统计图表和绘画展示微观分析 | 第68-69页 |
4.2.4 漫画展示方式分析 | 第69-71页 |
4.3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图像密度、大小、位置对比分析 | 第71-75页 |
4.3.1 图像密度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4.3.2 图像大小对比分析 | 第73-74页 |
4.3.3 图像位置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图文关系对比研究 | 第77-95页 |
5.1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图文关系1对比分析 | 第77-83页 |
5.2 中美小学《科学》科学教材图文关系2对比分析 | 第83-9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5-99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97-99页 |
附录 | 第99-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