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南极磷虾虾青素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9页
    1.1 南极磷虾的资源分布、营养成分分析及研究利用现状第12-16页
        1.1.1 南极磷虾的资源分布与开发捕捞技术现状第12-13页
        1.1.2 南极磷虾营养与活性成分第13-14页
        1.1.3 南极磷虾主要开发产品第14-16页
    1.2 虾青素的研究利用现状第16-17页
        1.2.1 虾青素的理化特性及来源第16页
        1.2.2 虾青素的提取第16-17页
        1.2.3 虾青素的分离纯化第17页
    1.3 微胶囊技术第17-18页
    1.4 立题背景与意义第18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酶法提取南极磷虾虾青素工艺的研究第19-33页
    2.1 前言第1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9-22页
        2.2.1 材料第19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19-20页
        2.2.3 南极磷虾基本成分测定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第20页
        2.2.4 虾青素标准曲线的制作第20页
        2.2.5 南极磷虾虾青素复合酶法提取工艺第20页
        2.2.6 复合酶法提取南极磷虾虾青素单因素试验第20-22页
        2.2.7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第22页
        2.2.8 数据处理方法第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32页
        2.3.1 虾青素标准曲线绘制第22-23页
        2.3.2 南极磷虾基本成分含量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第23-24页
        2.3.3 酶种类和复合比例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第24页
        2.3.4 酶底比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第24-25页
        2.3.5 水料比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第25页
        2.3.6 酶解时间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第25-26页
        2.3.7 酶解温度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第26-27页
        2.3.8 料液比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第27页
        2.3.9 振荡时间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第27-28页
        2.3.10 响应面试验结果第28-32页
    2.4 结论第32-33页
第三章 虾青素的纯化研究第33-41页
    3.1 前言第3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3.2.1 材料第33-34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34页
        3.2.3 虾青素的皂化第34页
        3.2.4 游离虾青素的测定第34-35页
        3.2.5 溶剂体系的选择第35页
        3.2.6 虾青素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纯化第3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3.3.1 虾青素的皂化结果第35-38页
        3.3.2 溶剂体系选择结果第38-39页
        3.3.3 HSCCC纯化结果第39-40页
    3.4 结论第40-41页
第四章 虾青素微胶囊制备及稳定性研究第41-55页
    4.1 前言第4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4.2.1 材料第41-42页
        4.2.2 仪器与设备第42页
        4.2.3 微胶囊化工艺第42页
        4.2.4 微胶囊化的效果判定第42-43页
        4.2.5 单因素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4.2.6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第44页
        4.2.7 虾青素微胶囊理化指标的测定第44页
        4.2.8 虾青素微胶囊稳定性研究第44-4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5-54页
        4.3.1 壁材种类对虾青素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4.3.2 虾青素添加质量分数对虾青素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第46页
        4.3.3 聚山梨酯-80添加质量分数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第46-47页
        4.3.4 固形物浓度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第47-48页
        4.3.5 响应面实验结果第48-50页
        4.3.6 虾青素微胶囊产品的理化特性第50-51页
        4.3.7 虾青素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第51-54页
    4.4 结论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56页
    5.2 展望第56-57页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冻结解冻工艺对鲅鱼品质及贮藏温度对秋刀鱼品质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Smarandache函数及几类相关方程